记者手记:山沟里的“合家欢”
(2012-10-16 17:57:59)
标签:
手记张来生全家支教宝鸡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晃荡了近两个小时,记者终于从陕西省宝鸡市城区晃荡到了陈仓区香泉镇孙家村小学。学校比记者想象中的干净整洁。黑板上的“每日工作”预告,工整地书写着当天上课安排及各种事务性活动,包括记者的采访。
那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处在山沟里的小学校,仿佛一块世外桃源,课堂上孩子们精神饱满,诵读声音洪亮,看不到印象中偏僻农村地区孩子们的邋遢。记者的采访,就在张来生夫妻工作的间隙进行。
祁海霞告诉记者,张来生和她毕业后先后进入虢镇小学,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以及其他活动中逐渐熟识,那时候,朴实善良、爱唱秦腔、善于演讲的张来生吸引了她。她和张来生1998年结婚,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城区。
选择全家一起到农村支教,对张来生来说,其实“很自然”,出生于西山新街镇官村的张来生,深知“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这句话对于西山孩子的意义。离开家乡20年来,张来生不止一次想象过在山区教室给山里孩子们上课的情景。现在,终于有机会回报生养自己的西山了,积极报名支教,“再正常不过来”。唯一受苦的是女儿张晓。但祁海霞也很欣慰,在农村学校生活学习一年,张晓并没有受影响,反而学会了吃苦,增强了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
今年上五年级的女儿,接受的采访也好几次了,在有点腼腆的张晓眼中,爸爸张来生热爱工作,喜欢帮助别人,包括学生和老师,这是女儿眼中“伟大、无私”的爸爸最优秀的品质。
张来生告诉记者:留下,不仅因为与这里的师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更因为学校里很多事情才刚刚展开,还没有做出成效,而女儿,也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在这里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对成长是有益的……他为记者罗列了很多留下的理由,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三口还留在山沟里,快乐地享受着“支教”路上的酸甜苦辣!
或许,每个人走上一条自己喜欢的路,本就出于人性真实的判断,善良的思考,以及无私的选择……这种选择之外,则是行动本身赋予的崇高价值!那么,选择了继续留在山区学校的张来生一家,还会继续埋头“享受”他们清苦却又幸福的“合家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