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诊所里幼儿百态  育儿时目中有“人”

(2012-08-12 23:10:14)
标签:

育儿

诊所

输液

孩子

生病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心慧紧随玉涵之后,在我回家不到3天的时间里,次第发烧并扁桃体发炎。前一天还没有什么反应,晚上睡觉时表现特别烦躁,并不断地摸自己脑袋,表示“疼”,一测体温,微烧。上午更是不愿活动,动辄便要哭闹。母亲觉得不妙,带去小区外的门诊部看,医生查验了一下,觉得炎症轻微,不值一看。

午饭时,心慧也哭闹着不吃,

在私家诊所给孩子输液,一个三岁多的男孩在玩耍中轻松搞定,一个四岁多样子的孩子,却是母亲捆绑强制下勉强扎了针,却几次弄脱针。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多难,但孩子有心理障碍般死命抗拒,还一个劲地和母亲和护士阿姨谈条件,能不能不扎针,能不能等明天再扎?但终无效果,母亲为了孩子一意孤行。

孩子扎针时那种痛苦和哀求的矛盾状态,在几个小时内扰的诊所不得清静,但各种孩子不同的表现,固然有天生胆量和个性地问题,更是父母的问题,对于已经可以和父母谈条件的孩子,如此强制的为了孩子健康的行为,显然犯了不把孩子当人的严重错误。如此下去,孩子心中的阴影将会更大!

 

心慧第二次走进诊所输液,她竟然没有哭。

今天她的状态好多了,可能由于昨天不舒服,整天不怎么活动,只是想着睡觉,休息的好。所以今天精力旺盛,食欲也好,午饭吃的多,玩的也欢。

午饭后她跟随我们一起再次来到诊所,很配合地接受了复查。听说还要扎针,她的情绪上便有些抗拒,自己走出诊所,在玻璃门口徘徊,等奶奶出门,便拉着奶奶要下楼梯回家。后来经过奶奶劝说,大约也是觉得躲不过去,便怯怯地走进诊室,配合护士阿姨找血管、扎针,然后端着扎针的手臂,调整身位躺下,静静地等待输液结束。此时的她,还在适应阶段,心情从刚开始的紧张,逐渐平静下来,像个大人一样,乖巧地沉默着,在整个诊室,显得很另类。

午后的诊室,输液的人几乎占满3间房的床位,又多是婴幼儿,因此,哭闹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心慧看着别的孩子哭闹,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甚至还伸手捂了自己的耳朵,有时候,对面的孩子哭得惨烈,她也表现的心事重重的样子,看的不忍心。

不过今天心慧确实心情好、状态好,不一会儿时间,适应了诊室的环境和自己输液的状态,她便又活泛起来,不断地晃着脚,说着话,逗奶奶,不愿意睡觉。此时,仿佛她只是来玩的,唯一不自由的就是手上扎了针,不能乱动。

我出去的时候,她告诉奶奶似的说:“爸爸走了”,再进来的时候,她又显得很自豪地说:“我爸爸回来了!”一会儿想起妈妈,想让妈妈给她买好吃的。我和妻子通了电话,她叫了一声“妈妈”,就笑着说“爸爸说话”,然后又说“妈妈买好吃的”,待到妈妈授权爸爸给她买好吃的的时候,她就乐的很开心。

可能是我们父女在一起玩闹的有点忘形,不知何时不小心碰了孩子手上的针,针脱了,害的又重新换一只手,找血管扎针,这一次显然比开始时疼,心慧没有啃一声,却疼的直咧嘴。护士再三嘱咐不能乱动,随后的两个多小时,她便极其小心地放着手臂,一动不动,直到结束,其间总算小睡了一会儿。

她看着即将输完的药袋,和奶奶交流:“快完了,叫阿姨……”

两天来,心慧在诊所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她是个能静下来的孩子,尽管我以为如今吃饭时总是母亲追着边哄边喂,她和玉涵两个人一顿饭几乎要耗时一个小时——在吃饭上极其不专心的人,以后读书学习恐怕也会如此,但是诊所的表现证明,我的担心有些多余。

同时,不到3岁的孩子,真的已经是“人”了,她有了自己真正的喜怒哀乐,需要作为成人的我们理解和承认;她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好恶了,需要我们接受和尊重。从这个时候开始,跟孩子商量着生活,或许就是引领他们成长的重要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