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线调研有成效 课堂诊断促发展——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培训之走进学校诊断活动学校报道集萃(一)

(2012-06-10 12:31:38)
标签:

一线

调研

成效

课堂

诊断

发展

郑州

道德课堂

建设

培训

教育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郑州市道德课堂通识培训后,中国教师报周刊主编携课改专家走进学校,诊断调研,并提出诊断意见。下面是其中部分学校的报道集萃。

 

走进郑州二中 

在郑州市道德课堂建设通识培训中,郑州二中分别选派了高中历史教师陈胜、初中语文老师姚彩梅参加了培训。

在培训中,两位老师自始至终认真聆听了各位教育专家、课改名家的报告,积极参加了小组研讨活动。在培训后,两位老师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一些新的组织教学方式,将一些新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莅临学校调研的《中国教师报》两位特聘专家于春祥、褚清源的好评。

6月1日,《中国教师报》特聘专家在郑州二中副学区长张民召、教务副主任彭安荣的陪同下,深入初中部课堂进行了听课、转课活动。姚彩梅老师的课以小组探讨学习为主要组织教学方式,课堂流程为点燃激情阶段、自主学习阶段(独学、互学)、学生反馈、老师点拨阶段。姚老师首先用班歌《我相信》让学生们的精神振奋起来,然后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通过独学、小组互学解决问题,在反馈阶段,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也真正在课堂中有了多方面的收获,姚老师最后的妙语点拨为整个课堂打上了一个完美的“结”。

在下午的座谈环节,两位教育专家不约而同地对姚老师的课给与了高度赞誉,希望姚老师能够继续坚持下去。楚清源用“感动”来概括听完姚老师的课之后的感受,他为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快乐、自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而感动,为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而感动,楚清源还号召全体老师行动起来,积极参与课改。在转课的过程中,两位专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春祥都一针见血的一一指出,并言简意赅、绘声绘色地向参加座谈的老师讲解了道德课堂的构建方式。

郑州二中的老师认真记录了两位专家的指导,教务处副主任彭安荣表示,姚彩梅、陈胜两位老师会成为学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星星之火”,学校会十分关注、呵护他们课堂教学上的成长,待他们的课堂模式成熟后,即会向全校推广。

 

走进郑州52中 

6月1日下午,《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周刊》主编王占伟、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校长汪兴益在十九中学区长郭中喜的陪同下来到郑州52中,就郑州市教育局组织的区域教育“郑州样本”——道德课堂建设第一阶段培训活动参加学校展开实地调研。

王占伟、汪兴益、郭中喜和52中老师们来到七年级三班听了苗苗老师的《斑羚飞渡》一课。课后的评课座谈中汪兴益肯定苗苗老师的课已具有高效课堂之形,已由教学目标转向学习目标的制定。基于这一起点,汪兴益就高效课堂的内涵、导学案的使用以及课改的实施策略与52中的领导、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王占伟则就本节课的反思调整与苗苗老师交流了看法。

专家的到来为学校课改注入了新的活力,52中在课改的探索之路上终会迎来一路芬芳。

 

走进郑州八中东校区  

受郑州市教育局委托,日前,《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高效课堂研究中心主任刘爱军和《中国教师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张志博莅临郑州八中东校区,对该校道德课堂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与指导。

两位专家首先走进课堂,聆听了八中东校区青年教师王倩的一堂英语随堂课。课后,学校常务副校长张峥艳、教学副校长王莉莉以及英语组各位老师与两位专家一起座谈,就道德课堂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

道德课堂建设在八中东校区课改过程中一直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学校结合具体教学实际制定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各个学科教研组也充分挖掘本学科自身特点与优势,创立独具学科特色的道德课堂教学模式。例如,该校英语教研组研发的“4C”教学模式,即“Comprehension(理解),Communication(交流),Consolidation(巩固),Creation(创造)”即是建立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基础上,力求充分实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潜能与动力,以期更高效的完成教学目的。

座谈中,老师们还提出了在道德课堂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与疑问,希望能够与专家共同交流探讨,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王倩老师的随堂课及老师们提出的困惑与疑问,两位专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指导意见。刘爱军主任反复强调了课堂中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她说,新课改需求下的课堂教学要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知识的单纯灌输为理念的传输与强化,学生不再只是承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独立思维意识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理念进行内在的自我生成。刘爱军主任建议老师们,每次课后,教师应该学会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有多少人没有学会?有多少优秀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我今天讲的范围?刘主任最后总结说,教师只有真正去关注学生,真正转变自身角色,才能真正实现道德课堂的最终目标。

张志博站长探讨的重点虽然也是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其着力点却是强调教师教学观念高度的提升。他提出,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教学观与学生观,教学要以学科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为依托,以教学模式为载体,课堂设计不仅要身动、心动,更重要的是神动。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使学生变知识的被动接收为主动探究,更切实的实现自身“课堂主人”的地位。

两位专家的指导从理论角度和实际层面给了老师们许多启发。研讨结束后,与会老师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够多与专家近距离接触,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走进郑州26中 

6月1日下午,课改专家中国教师报编辑部副主任马朝宏、唐山68中校长刘俊海和郑州七中副学区长曾雷鸣一行到郑州26中学进行道德课堂诊断,为学校“答疑解惑”,指明道德课堂建构方向。

郑州26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由一批优秀教师发起,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广泛开展,其他学科梯次推进。在研讨、论证和领悟的基础上,倡导“问题诱思、主动异步”教学模式,形成“和谐课堂”的教学形态。“问题诱思、主动异步”课堂模式的课堂环节包括课前预习、以学论教;进入情景、导学释疑;问题诱思、独立探索;合作学习、主动建构;反馈矫正、异步达标;有效迁移、逐步拓展。该校“和谐课堂”即教师关心学生做人尊严,营造平等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学生通过情景自然参与,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尊重差异,分层指导,以生为本,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的课堂。

“和谐课堂”把传统课堂的最优方式和电子白板技术提供了新的交流方式结合起来。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改教为诱,变教为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因“问”而思,因“问”而学,边学边思,经学而悟。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进入情景,教师导学,学生释疑。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学生直接参与、亲自尝试获得体验,通过反馈校正,异步达标,学生有效迁移从而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诱导,促进主动思考和学习,教师角色完成从“独白”走向“对话”的转变,进而构建教与学的和谐、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目标与结果的和谐,逐步形成有引导的“对话”形态,达成“和谐课堂”。

马朝宏主任说26中的改革重点放在课堂上,课堂真正发生了变化,导学案分层设置问题让每一位学生上课动起来,他建议学校的课堂改革下一步要注重细节,提高效率;要所有学科整体推进,培训学生方法。

本次课堂诊断是道德课堂建设第一阶段“通识性培训”的延续和深入,通过专家组的督导、发现,诊断学校对校情、课情认识更加明确。学校的“和谐课堂”建设将高效深入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