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道:中国教师报跟踪关注四川蓬安课改工作

标签:
地方报道中国教师报跟踪关注蓬安课改工作座谈教育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5月11日下午,中国教师报蓬安县区域课改座谈会在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
《中国教师报》区域周刊主编韩世文作报告
《中国教师报》记者高影回答课改教师提问
蓬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勇就继续深化课改工作讲话
5月9日至11日,《中国教师报》区域周刊主编韩世文与该报记者高影一行深入我县高效课堂基地校,就课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和采访。三天来,通过观摩诊断课堂、与师生座谈交流、集中反馈答疑等环节,二位深入发掘了我县推进课改工作的亮点举措,诚恳而有针对性地指出了我县高效课堂建设中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取得新突破的努力方向。期间,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勇陪同参与相关活动并接受采访。
各校参与座谈的学生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条理清晰,交流中不乏风趣幽默与大方自然。河舒初中吴琼同学建议学校和老师要想办法,对正浓的师生课改兴趣实施“保鲜”。黄柏荣同学提出了课堂上仍有同学不在状态的现状,韩世文鼓励他对此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初三年级的魏敏同学表达了自己能与课改一起成长而庆幸,同时也因交流座谈会时间不长和在河舒初中上学时日不多而遗憾,她对所在班的部分同学提出了“自律力较弱,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的担忧。听完各校同学的发言,韩世文认为,学校要多开展这样的座谈,了解学生需求,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课改中的核心问题。
针对我县课改工作现状,集中座谈会上,韩世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频繁开展校际交流,不仅在平行学段交流,也开展高中、初中、小学等交叉学段的交流。二是掀起以校为单位的“我为课改提建议”或“我与课改同成长”等大讨论活动,师生均可参与,从而强化共识,凝练亮点,建立自信,不断完善。三是建立“问教学生”机制,课改推动的力量主体依然是学生,要经常“问诊”于学生。记者高影在回答现场提问时强调,高效课堂里的每一分钟都要围绕问题进行;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根基和灵魂,课堂流程不能偏离导学案,只能与其紧密结合,更不能质疑导学案的存在,只能致力于解决编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真正的课改专家是教师自己,真正的课堂诊断者是学生。
姚勇在座谈会讲话中,就继续深化县域课改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
一要坚定信念。针对部分学校反映出的畏难情绪和质疑心态,姚勇强调,这表明推进改革是艰难的,全县各校对课改的接受程度还存在差异。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各校只有坚定改革才是唯一出路,否则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姚勇说,根据课改现状,全县将把高效课堂基地校数量由先前10所扩大到20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实践基础。他希望全县教育人不再犹豫,不再观望,不再折腾,坚定信念,切实行动起来,争取我县课改取得更大的胜利。
二要讲求策略。姚勇指出,在要求各校坚定不移走改革发展之路的同时,我县课改工作在推进策略上也拒绝“一刀切”。无论是全县范围还是各个学校,我们都提倡“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学校整体推进,暂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在创造条件的同时,启动试验班和试验年级。姚勇透露,“行政主推”我县课改工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在20所高效课堂基地校设立“高效课堂教科室”,同时赋予课改学校充分的人事权,必要时,学校可建议教育局将不搞课改或不支持课改的教职工调离本校。对于学校班子中的“顽固者”,实行课改工作“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起“不改课”就“下课”的用人机制。
三要解决问题。姚勇强调,实践证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课改工作不断走向成熟的基本方法。发现问题才说明进入了角色,参与课改的每个人在课改面前都要甘当“小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解决理念问题和前期要求开展小课题研究的问题。全县要成立“高效课堂名师工作室”,容纳本土专家团队,为化解困惑、破除难题提供坚强后盾。姚勇说,目前,县域内得到公认、相对成熟的课改学校依然是河舒初中、金甲初中、王云小学、相如一小。对于少数学校问题意识淡薄、面对问题不闻不问而出现的“伪高效课堂”现象,他要求,高效课堂也要“打假”,相关学校务必立即改正,教育局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改一所学校像一个学校,改一个班像一个班”。
四要形成常规。姚勇说,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与传统教学一样,也有体现它自身特点的一套常规,但这套常规比传统教学常规更显得流程清晰、易于操作、扎实有效。《蓬安县高效课堂教学常规》近期将定稿“出炉”,希望各校提出好的建议和宝贵意见。姚勇指出,横观全国实践多年的课改名校,还没有谁敢于离开规范而随心所欲。他要求,规范一旦出台,作为刚刚参与课改的“初学者”,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应用,等到运用自如后,才有可能脱离超越,从而追求独特的高效课堂流程。
据悉,这是我县被评选为“2011年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区域”和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勇被评为“2011年十大课改推动人物”后,《中国教师报》的一次跟踪回访活动。韩世文表示,《中国教师报》将持续关注蓬安区域课改并适时提供帮助,他鼓励我县课改教师全程记录下自己的课改经历与心得,《中国教师报》将提供分享的平台。
高影在河舒初中看课
韩世文与河舒初中学生座谈
河舒初中学生纷纷畅谈课改的幸福时刻,并为课改建言献策。
参与座谈会的一线课改教师现场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