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保华:推进有“灵魂”的教学

(2011-12-06 15:26:07)
标签:

局长

专刊

灵魂

教学

学科思想

田保华

教育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灵魂,推进有“灵魂”的教学,当是学科教学的必然选择。在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进程中,郑州市始终坚持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能力”为主线统领教学工作,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五项工作中的首要工作,并把“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作为课程建设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

众所周知,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在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开发,也就是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学科教师基于对学科课程的理解和领悟、基于校情和学情,对国家课程进行学科内的整合以及学科间的整合,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既是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学科教师必须修炼好的教学基本功。在学科整合的基础上,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高质量地编制和使用“学科课程纲要”、“作业规划设计”和“导学案”,也才能是一种理性的教学。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灵魂”的牵引,那就是“学科思想”。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是教学的真正使命。因此,道德课堂要求学科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这样的学科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才是“合道”的教学、符合规律和遵循规律的教学。

知识爆炸的年代,知识总量在急剧地增长,学科知识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如何以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来整合学科知识体系,解决知识和学生学习内容的“过量”问题,实现学科教学内容“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切实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发展,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必须正视和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首先,应该解决认识问题,这是推进有“灵魂”教学的前提条件。多年来,学科教师之所以忽视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双基”教学的惯性影响:从教材的理解与处理到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到教学方法的选用,从一堂好课的评估标准到最后的考试评价,人们都将“双基”作为一个基本的判断依据,从而遮蔽和阻挡了教师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关注、思考和研究。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科基本结构的表面化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由实质结构、句法结构和组织结构三部分组成。实质结构,即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句法结构,即一门学科收集数据、检验命题和对结果做出概括的方式;组织结构,即一门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基本方式和这门学科的探究界限。我们平时所理解和关注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规律和联系”,指的只是学科的实质结构,而并非学科基本结构的全部。正因为如此,教师习惯于将传授表层的知识和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作为教学的核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缺乏活力,在学科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学科教学领域需要进行一场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认识运动,改变和突破过去学科教师对“双基”教学、学科基本结构以及学科的实质和核心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把长期颠倒了的学科教学重心重新颠倒过来,以学科的基本观念、方法论原理为核心,以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来组织和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教学从浅表的知识教学和技巧训练的层面,推进到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思想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层面上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其次,应该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有“灵魂”教学的核心问题。有“灵魂”的教学,指的是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即教师在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指导和统领下,突破过去以“双基”教学为单一目的的浅层教学,以知识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并获得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提升学科能力、促进人格健全与发展的深入学科本质与核心的教学。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包括:将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置于学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实现课程教学内容“量”的压缩和“质”的精选,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通过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领悟和掌握,进而理解和把握学科的整体结构与深层结构,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教师通过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分析和挖掘,突破教师对“双基”教学和学科基本结构的认识,提升教师对学(教)材的理解与处理能力,进而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再次,应该把握教学的基本维度,这是有“灵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灵魂”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习(教学)目标上突出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内容中挖掘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情境中蕴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和领悟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学习(教学)方法上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在练习与作业中让学生应用和反思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总之,目标与内容,情境、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是有“灵魂”教学的几个基本维度。仅就教学内容这一维度而言,任何一个学科知识结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在结构中起统帅作用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教师要选择那些“简要”“带有迁移力”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始终“给予那些和基础课有关的普遍和强有力的观念及态度以中心地位”,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本质属性、基本规律与普遍意义。

最后,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这是有“灵魂”教学的基本策略。基于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教学,需要改变过去“部分---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探索“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式,适宜推进单元教学法:先从整体上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各册的教(学)材内容,并以其中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核心归纳和概括各册教(学)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然后以学科教(学)材的单元为基本单位实施整体性教学;始终将本单元教(学)材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核心和灵魂,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对学科思想、学科方法的局部认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揣摩、领会和掌握本单元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与知识结构。推进有“灵魂”的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