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美国教育观察-何泳忠:我眼中的美国教育(二)

(2011-11-17 16:28:50)
标签:

特别策划

美国

教育

观察

何泳忠

眼中

课改

学校

管理

局长

分类: 专题·特别策划

多元的教育体制、灵活的教学方法、弹性较大的课程教材、多样的教育评价、良好的办学条件,形成了美国多元的教育思想和创新的教育实践。

 

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创新

在美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学习中不仅学知识、学技术,更注重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习中强调实践,强调与新科技的结合,强调与别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问题,边做边学。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轻易将现成标准答案或结论给学生,而一定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来思考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或结论。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更多地去动手实践,认识到直接经验重于书本的知识。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国教育对创新非常重视,教学中将创新的精神不断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学生,不断激励学生去创新。他们提倡科学的设计,对于很多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与探究,使他们去冒险与挑战。并认为不同的设计,就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创新。搞好科学设计有利于启发思维,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美国教育教学中将新科技及时引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不断加强现代科技意识和技能的训练,将世界各地的新发明、新技术和创造成果及早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如地球软件等。

 

教学氛围体现平等自由

美国学生学习中生动活泼,气氛活跃。学生在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身心得到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并且没有感到过大压力。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有很强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学生也很大胆,思想活跃,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毫无隐瞒或畏惧情绪。

同样,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允许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提出疑惑,教师解答。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课堂中学生说话声笑声不断,教师在上课时还常讲一些新奇和幽默的故事。每天在上第一节课的前几分钟学生都要做一些热身活动,课堂中教师不是不停地讲,学生也不只是坐着被动地听,而是教师更多地与学生接触,开展交流,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讨问题。所有这些都是让学生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具有启发性,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环境非常宽松自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表现出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教育理念。美国教师对本职工作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自己的工作有非常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很好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室内、墙壁上到处摆放或贴挂着学生的作品,展示了学生的智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教学管理追求高效交融

在学校教学管理、班级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美国教育都体现了突出的创新性。在美国学校中班额较小,一般只有20多人,有些学校将两个相近年级,如2-3年级或4-5年级的学生放到一起混合学习,以利于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帮助,还能起到高年级学生帮助低年级学生的作用,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美国有的学校将相同年级之间的教室设计成“梅花形”,教室间留有可以相互进出的通道,学生可以来回穿行,这样有利于学生交流、教师研讨,也有利于教师辅导。教室桌椅座位随便摆放,无规定形状,有利于师生交流、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开展参与式教学。教室中教具、学具、学生作品放置在四周、挂满墙壁或张贴在兴趣栏、展栏角中,黑板也采用活动式的,把整个教室真正变成学习资源中心。

另外,一些高中学校的学生除将不同年级放到一块混合学习外,还将不同学科整合到一起上课学习。如将历史课与文学课、代数课与物理课等放到一起由两位不同学科教师组合到一起开展合作教学,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学习。一些高中要求毕业时修满大学的12个学分,为升入大学做预备,有利于学生了解与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使中学与大学有效衔接。这种跨年级、跨学科、跨校际的学习,教师、学生合作开展教学的方式,都是富有创新性且大胆改革的创举或尝试,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

在美国,教学设计、教学方案具有一定的弹性,教材内容很灵活,取材广泛,真正将课程作为教师、学生、环境、教材等构成的生态系统。教学中采用座谈式、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方法。教学评价注重情感、态度方面,采用对学习态度和内容、学习中的合作、报告展示技巧、文法写作、英文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要求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整个过程,其中学习态度和内容的权重比例较大。在课程教材设置方面,一般每个州政府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每个学区也有基本与州相同的课标,在此基础上学校选择教材。大多数学校的学科教学有具体的教材,但教材比较灵活,取材广泛,主要靠教师自己查找,认真备课。

当然,中国与美国教育相比,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得比较相似,都在推行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最大不同在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基于国情不同,美国比中国先行了一步,在传统教育向现代创新教育的转变上改革力度更大。

(作者系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局长)

 

链接·资料

中美教育对比

1. 中美教育体制的区别:美国是地方分权,中国是中央集权。

2. 美国小学实行教师“包班制”,中学实行“走班制”。美国教室没有黑板,只有白板,桌椅摆成“堆”不成排。多媒体是触摸式的,可以拉进拉出,重点只要用手在白板上画个圈。学生做题把答案输入遥控器,对与错立即显示在屏幕上,包括学生名单,无线覆盖,随时上网。学生订正作业喜欢贴上小纸条。

3. 课堂:教师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很多(讨论、交流、辩论、研究等)。无论上什么课,教师讲得少,大约每节课20分钟,作业当堂布置,当堂测验。

4. 美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是无缝对接的。学分互认。

5. 考试:①ACT考试(American College Test),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是对申请读本科一年级课程的学生进行的入学资格考试(目前很多美国私立高中也要求申请人提供ACT成绩),成绩被全美包括哈佛大学等常青藤名校在内的3000多所大学接受为本科入学标准。美国的大学既把ACT视为入学条件,又把它作为发放奖学金的主要依据之一。ACT考试不同于以往检测学生对所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终结性考试,而是一种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性向和适应性测验的配置性考试。ACT考试侧重于对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测试。如今,ACT被全球各国广泛推崇,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顶级大学,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也承认ACT成绩。

②SAT考试(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是由美国 ETS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组织的“学术水平测验考试” 。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的标准入学考试,SAT考试成绩被美国3600余所大学接受认可,同时也被加拿大所有大学接受。每年考七次,通过者可申请美国研究性重点大学。

(摘编自《2010-2011年度“中美基础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赴美教育考察报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