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校长培训:点亮一盏灯—2011年全国课改名校长成长公益培训侧记
(2011-05-31 13:57:51)
标签:
看天下校长培训点亮灯全国课改名校长成长公益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看天下·校长培训
点亮一盏灯
——2011年全国课改名校长成长公益培训侧记
本报记者
林溪
5月17日至19日,由本报主办的2011年全国课改名校长成长公益培训暨许市中学课改经验交流会在湖南岳阳召开。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解读岳阳君山区许市中学课堂改革的经验,点燃校长们的课改激情,为他们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我国新课改的进程,建设改变学生和教师生命状态的“新课堂”。 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我报总编辑雷振海亲临现场致开幕词。来自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贵州等20多个省份的350多位校长和教育局长,参加了此次培训和经验交流会。
许市中学能做,其他学校都能做
君山区许市中学的课堂改革经验,是湖南岳阳继上个世纪汨罗素质教育经验之后,出现的又一全国教育典型。
“今天的会,是一个课改的交流会。课改十年来,酸甜苦辣,我们走了过来。总的感觉,有收获,有差距,有信念。”开幕式上,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葛建中坦言,最大的收获是思想层面上的收获,课改启动以来,课改的方向、课改的理念,对更新人们观念,唤醒人们对教育本质、课堂本质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层面,则涌现了像君山区许市中学等一批课改典型。
对于许市中学的课堂改革,葛建中一连用了两个“难能可贵”:“这样一所条件简陋、师资薄弱的学校成为课堂教学领域内的改革典型,非常难能可贵。许市中学的重点和突破点在课堂,非常难能可贵。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基本形成。改革取得了初步的但是是显而易见的成效,学生变了,课堂变了,效果变了……许市能做的事情,湖南其他的学校都能做!许市中学的经验在湖南已经开始大力推广。”
葛建中坦承,湖南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跟教育部对课改的设想,跟发达地区的课改经验比较起来,自我感觉还有很大差距,“但是课改的目标,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去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基础教育现阶段应该转变发展方式,变外延发展为内涵发展,变差异发展向均衡发展,变同质发展向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千人一面的情况,与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是不适应的,所以,我们要转变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改革。我们有进一步推进课改的坚定信念!”
“动手、动心、动脑”培训别开生面
5月18日,下午,体验式培训会场。
工作人员在学员中随机抽取36人,分成6个学习小组,其余的学员现场观摩。6个学习小组需要在短时间内合作完成组名、组徽、口号的设计,并诠释其含义,还要进行才艺展示等。
6个小组的成员,紧张地准备着,300多学员饶有兴趣地等待着。时间到,各小组分别展示。尽管之前素昧平生,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还是比较默契,他们的展示时不时引来开怀大笑。“萍聚”组取为课改聚义萍水相逢之意,他们把歌曲《萍聚》改为:“只要我们,曾经课改过,对你我来说,已经足够。不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课改过!”
“我心飞翔”组的表现,因组长韩冰剑语调过于持重,显得效果平淡,眼看就要尘埃落定,不甘落后的组员抢过麦克风来了一段:“我们的组长是位潜能生,为让潜能生在高效课堂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全组决定发挥不放弃、不抛弃的优良传统,牺牲全组的优秀,把展示的机会给组长。尽管小组表现不佳,但促进了潜能生的成长!”雷鸣般的掌声顷刻响起。什么叫关注全体学生的成长,什么叫小组的合作精神,什么样的小组才是最优秀的,通过这般生动的场面,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摩者,都有了切身的体验。
体验式培训只是这次培训的一环,和第三天上午观摩许市中学课堂一样,其作用是让人获取亲身感受,学会“动手”。第一天上午,高效课堂资深研究者、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做了题为《高效课堂的路径》的报告,用现实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道出课堂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构筑高效课堂的路径,属于让人“动心”的环节。其后,君山区教育局局长蔡国兴、许市中学校长夏忠育、兖州一中原校长杜金山的报告,分别介绍了各自实施课堂改革的经验,引导想要课改的局长、校长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属于“动脑”环节。动心、动脑、动手,正是课改者所必须经历的三部曲。
历时3天的培训,没有一位学员提前离开。17日晚上的沙龙,从19点半开始,一直进行到22点半才不得不结束,湖北襄阳古驿道一中的宋国胜意犹未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只是,时间过得太快了!”
3天的时间飞逝而过,直到离开,距会场咫尺之遥的岳阳楼对来自江西的王校长来说,还是一道梦中的风景。学习期间,他抽不出时间去看看岳阳楼,培训结束后又被课改的紧迫感和跃跃欲试的心驱赶着,恨不能马上回到学校。
“公益培训的第一个议程居然是奏国歌,这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当庄严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会场响起,肃然站立的我即刻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开始在我心头萦绕。那一刻,我就预感这次培训会与以往不同。”湖南长沙华夏实验学校的熊辉琼告诉记者,“接着听报告,听到某高二学生不堪应试重负跳楼自杀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来自桃源县茶庵铺乡的敖双英在一旁连连点头,说她也有同感。
湖南宁乡县教育局、安化东坪中心学校在看到公益培训的通知之后,多次打电话联系会务组,请求多派人参加,表示没有座位站着听都可以。尽管受场地限制,会务组还是尽量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你不知道,我们局里还有两位副局长放下事务,中途赶了过去。”宁乡县教育局的文跃华事后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大力推行高效课堂的建设,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太需要帮助了。”
“中国教师报举办这种培训,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中国基础教育太需要有思想、敢创新、肯务实的校长了,这样的培训点燃了校长们思想的火花,激发了校长们教育的热情,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缩短了校长们独自探索的时间——杜郎口中学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去探索,才形成自己的经验,如果中国基础教育的每所学校都要用近20年的时间去成长,我们的下一代耽误得起吗?”湖南省新晃县二中的校长谌晓飞在培训总结《我们学习有力量》一文里写得很动情。
谈到培训的收获,湖南冷水江红日实验学校校长王勤说,“这是近些年来,我参加的最有实效的一次培训。这次公益培训帮大家破除了课改的神秘感,帮我们理清了课改的思路,课改路径变得十分清晰。这样的培训对校长和教师来说,是一次洗礼和提升,让我在课改的迷茫中看到了明灯和方向!”
张诗文是培训班里听课很认真的学员,他现实中的身份是湖南岳阳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君山区许市中学的课改经验,对促进岳阳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而大面积推广一项经验的时候,既需要教育行政的强力支持,更需要转变校长和教师的观念,唤醒他们课改的激情。
“这次公益培训,我不仅是来听内容的,更是来学这种培训模式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培训校长和教师是一项常规、长期的工作。”张诗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