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探讨教师教育问题
(2010-11-16 16:26:49)
标签:
北京市世界城市建设背景探讨教师教育问题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有了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做好教师培养是建设世界城市,培养合格世界城市公民的重要前提。”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荐11月1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首都教育论坛”上表示,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背景下,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思考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而应该躬身前行。
据悉,由北京市社科联和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首都教育论坛”以“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为主题,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深入探讨了有效推进首都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政策、制度与措施等,特别是关于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
“教师的培训必须转变观念,在国际视野的范围中考量教育的成效,探讨教育的发展思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李荐分析认为,教育领域必须突破传统的思想束缚,从重教转向重学,把教师从教导者转向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者;教师要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学生如何学;要把了解学生,了解学情作为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重讲变成重导。把照本宣科,实现预设转换为课堂生成;把教师表演的讲坛,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把教师的独角戏,转变成学生的“群言堂”。
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在论坛期间也发表演讲,他提出,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发展观和成长观,“成长的核心是要有问题意识,努力扬长而不是极力补短”。他认为,教师应该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把学生和自己都看成发展中的人,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高结合起来,用行动者、研究者眼光和身份去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