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开放“课博会” 方法论道入长陵
(2010-10-04 18:50:46)
标签:
高效开放课博会方法论道长陵中学杂谈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辗转几十公里,花费几个小时,终于在会议开始之前,到达了北京市昌平区长陵中学的会场。今天,高效课堂走进长陵中学——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研讨会暨第二届高效课堂“课博会”在这里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十多个地区的课改名校教师将在长陵中学,与该校教师一起,共同展示高效课堂的魅力,展示课堂教学的新成果。
“课博会”现场,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又一次深情讲述。听他的讲座已经好多次,每次都有新内容。他的变化同杜郎口中学不懈的前进一样,不断前进着、努力着。那个将“时间、空间、学习、快乐”真正还给了学生的课堂,产生了无穷魅力,而课堂也促使着杜郎口各项工作的不断创新。
“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才会有灵感的学生。”崔其升的话换一种说法,便可以解读为:有不断奋进的校长,才会有永不停息的教师。
我们常常看到,甚至于在这样的“课博会”现场,便有许多校长,依然只是听着,然后告诉自己,我们的条件好,我们的教师素质高,我们的学生信息广,我们只可以适当借鉴,不能照搬——当然,无论是多么相似条件,教育的照搬都不切实际,只是我常常在想,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掌握着一所学校发展方向的校长,如果没有敏锐的目光,深入的思考,没有透过现象看穿本质的能力,那么,办出精彩的、适合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大约便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千校一面的现象严重,为什么那么多人洋洋得意地在说自己的办学成绩和所谓的特色。他们的学校,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人人向往,每日百十人络绎不绝地“参观”的地方,问题不是“硬件”不足以成为参观的骄傲,也不是课堂没有围坐展示,而是校长还没有彻底抛开名利,去做一个不被升学率牵着走的“教育家”。
对于崔其升这样的校长的出现和报告,我们更没有理由拒绝学习。因为他每次的报告,都会融入不同德思考,而每一点的进步都在反思中更新——校长们应该学习的,其实未必是教育的改革、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是校长本身永不满足、永远学习的精神,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不断为解放学生,让学生的学校生活自信快乐的情怀!简简单单为学习一种课堂模式,那是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学校几次三番地走进杜郎口中学学习课改,而最终难以成功的问题所在;那些短时间成功并且形成自己特色的学校,正是拥有了一心办教育、了不起的校长,以及由校长带出来的一批骨干!山东昌乐二中如此,河北天卉中学也如此。
纵观目前的北京教育,虽然我只在这样的“战场”匆匆走过三年,尽管我也只是有过浮光掠影的走访和了解,但这其中涵盖了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名校,也有普通的城郊、农村学校。这其中,名校自有名校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核,普通学校也不乏坦荡平实的教育追求,但是有一大批校长和教育工作者、管理者,依然沉浸在优越的“首都情结”中,依然沉醉在某些成绩和奖牌中;也有不断借鉴或者“自创”的浅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及早地屈服在教学成绩的“紧箍咒”下;更有许多只想在短暂的任期内,实现某些可以炫耀的成绩和成名成家的欲望,所以也就会有许多急功近利的学习者、模仿者,还有矫枉过正的改革者。当然,这不是某一地区的悲哀,甚至于成为整个行业的现状。
现实中,我看到了!我担心着,我也恐惧着,因为已经在媒体的领域内,我关注教育,在新父母的责任里,我将“受制”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