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祥课典:重建教师道德观
(2010-10-04 18:40:55)
标签:
春祥课典重建教师道德观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作为教师,怎样做才是道德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有爱就是道德的吗?可为何太多的伤害都以爱的名义!善良就是道德的吗?可好心为什么也会做那么多的傻事!
那么,道德的智慧原型究竟是什么呢?还是先让我们看一看“德”字的甲骨文吧。“德”字的甲骨文是个会意的字符,在一个十字路口画着一只眼睛,眼睛上面一道向上的引导线。“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于是,我们可以解读为,在十字路口,只有选择正道走才是道德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教师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尊天道,行人道,重学道。道即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知识认知规律,这就是教师的天职。然而,反思当下的教育教学,背道而驰者并不鲜见。明知有道而逆之,罪也;不知其道而行之,悲也。“道”之不存,“德”将焉附?
如是,诸多教育行为的道德指数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回归教师道德的本质,重建教师道德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分析原因,都是感觉惹的祸。当教育行为,信奉感觉,信奉经验,就会出现,我觉得应该怎样,就应该怎样。殊不知,觉然并不等于应然。应然的判断需要问明规律的逻辑。应然不是感觉和经验的循环。应然需要研究的投入。遗憾的是,研究并没有成为我们的工作习惯。譬如,仅就课堂教学而言,如果我们说“以学定教”是道德的,那么,如果不能落实“以学定教”其实就是不道德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拿道德的大棒骇人,而是说,要善于通过教育教学细节作道德判断,从而警醒我们的道德意识,通过研究不断地寻求规律,别让学生迷迷瞪瞪地学,也别再执着的稀里糊涂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