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汪重阳:做有道德的教育人

(2010-10-04 18:13:00)
标签:

汪重阳

有道德

教育人

郑州变法

系列

报道

道德课堂

教育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一口气读完《郑州变法》系列报道,我深为感动。尤其是郑州市构建“道德课堂”的设想及探索,更让人耳目一新。

作为郑州课改的“核心”成果——“道德课堂”,它用了“道德”的标尺对课堂进行理性的审视,让“做有道德的教育人”成为每一个教育人的新追求。

如果郑州教育人的“道德课堂”的设想能全部转化为全体教育者的行动,那当是国家之福、人民之福。

笔者以为,所有教育的主政者都要讲“道德”,而这种道德首先是一种“责任心”——以真正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办教育,教育才可能“有德”,也才能强国。如果教育主政者先“失德”,只是将教育当成自己“政绩”的工具,为自己的升迁而办教育,那么教育不但不能强国,反而会成为国家的“累赘”。

所有的教育媒体也要“讲道德”。这样的“道德”表现在发现典型,宣传典型上,比如《中国教师报》。媒体人就应该努力扩大“有责任”的教育的影响力,让更多地区、更多学校受到启发,行动起来。从而让更多地区的孩子受益。

笔者仔细研读了“道德课堂”的有关报道,发现所谓的“道德课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道德说教式”课堂,也不是纯粹加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比重的课堂,而是一种“生命化”课堂。曾经那些打着“为了学生”的旗号,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做题的机器的做法,显然是“不道德”的。因此,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也就成了一线教师“讲道德”的必然要求。

然而,光让学校“讲道德”也不行,家长也得“讲道德”。课程改革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社会的理解。从广义的教育来说,家长也是教育者,让这一部分“教育者”成为“有道德”的人,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重要动力。

因之,从教育的主政者,到教育的传播者,再到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以及受教育人群的监护者,乃至于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这一层层扩展开来的与教育紧密相连的元素,多么需要“道德”的润化呀。笔者希望这样的“道德品质”能够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影响到中国教育的所有点和面,影响到中国教育的每一个人的身与心。这样,中国教育方能培养出大量栋梁之才来,也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作者系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六中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