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不富影婆娑 楼间飞身梦蹉跎
(2010-05-27 20:32:30)
标签:
影婆娑楼间梦蹉跎跳楼富士康管理工人生命杂谈 |
分类: 杂文·思者如智 |
上午同事们到单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分享”这样的惊人消息:今天凌晨来自香港媒体方面的消息称,昨晚11点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发生了富士康第12起员工跳楼事件。
从富士康的第10跳、第11跳,再到昨天的第12跳,大家在连续几日的震惊后,已经开始变的“麻木”了,甚至可以开玩笑:谁想跳楼了赶紧跑到富士康去!
可是这种“麻木”往往也伴随着不解:怎么跳楼的都在富士康呢?况且富士康大股东郭台铭也刚到深圳,了解连串员工堕楼事件,并进行开始媒体公关。对于无法阻止这样的悲剧发生,他多次鞠躬道歉,并愿意收回要求员工签署的自杀免责声明……
其实,戏剧性的不仅仅是昨晚又发生了11跳,就在同事们上午还“兴奋”地谈论这件事的时候,又有1人坠楼——这是午饭后大家回办公室就发现的“新大陆”——依然是香港媒体爆出,只不过还没有经过确认,但这却同样的令人“兴奋”!富士康的员工们是不是痴迷于跳水运动,或者是武侠小说和影视剧看多了,总想着登高一跳,划出优美的弧线或者展现高超的技艺?却仿佛带有传染性似地,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有13人从高楼跳下,多半命丧黄泉。
人的生命在他们那里变得如此轻贱,仿佛过家家般的儿戏,那真是说跳就跳,该出脚时就出脚啊,以至于安坐在办公室的我们都不知如何看待这样的生命“奇闻”,只好越来越兴奋地痴迷于数字的变化,继而以此为话题,大大感叹一番!
外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工作压力,才使得深圳富士康工厂自杀事件不断。为了弄明白在工厂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南方周末》的一位编辑为写一份报告,在第9跳发生后便乔装打扮成一位工人潜伏进工厂,试图弄明白自杀的真相。
据报道显示,富士康工厂每个工人的生活就像一只闹钟:工作、睡觉,每天重复,似乎结束这样单调的循环生活唯一办法就是结束他们的生命。
工人们唯一的快乐时光是每月10号。这一天,他们将领到薪水……
如果这样的说法是真实的话,我想,如果你不愿意重复这样单调的生活,或者不能承受那里高强度的工作,完全可以辞职!在当下就业苦难的大背景下,技术工人还是比较吃香的。
当然,这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对于轻生的富士康员工们的一点“怨言”。
返回头再看富士康。几星期以来,富士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自杀措施,以应对国内媒体关于工人工作环境问题的讨论与批评。富士康表示已经开通热线,邀请学术专家和辅导员与员工沟通,并成立了“富士康员工关怀中心”。富士康甚至请求佛教僧侣为工厂祈福。在近日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鸿海集团主席郭台铭还表示,公司正计划在深圳厂区的所有员工宿舍楼外构建安全网,以确保其他员工不再上演跳楼自杀悲剧。他还表示,此前的11位出事员工,其中有9名员工入职不到半年,年龄绝大部分在18到23岁之间,只有一名是28岁。“很多轻生的原因在于经济、感情等方面,这与个性与情绪有密切关系,而与集团的管理方式和工作压力关联不大。”
可笑的是,话音刚落,第12跳就出现了!
富士康在全世界有90万员工,中国有82万,其中深圳有45万,仅龙华厂就有20万名员工。按照郭台铭说法,深圳富士康有45万员工,人员过度集中使得员工坠亡事件引人关注,如果他将这个大厂分割开,成为40个、90个公司,效果便会截然不同。他还曾经咨询过专家,得到的回答尽是“目前富士康仍然处于平均自杀率的下线”。
如果以数字来衡量,可能富士康真的算不上自杀“大户“,可惜的是,这个公司仿佛中了跳楼“魔咒”一般,一个接一个地跳出新闻。
在众多新闻调查中写到,富士康普工有“三”怕:一怕管理层,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自己的绩效;二怕保安,因为可能会挨打;三怕“分流”,因为可能无工可做或工作多得累死人。
以富士康员工数量巨大,很难管理作为借口来推脱责任显然是很不明智的。国内市场拥有几十万员工的企业并不仅仅富士康一家,为何接连的死亡魔咒发生在富士康?这其实更应该引起郭大老板的反思。或许富士康媒体办主任刘坤接受采访时说出了问题所在:“发生一连串突发事故,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从媒体的调查和描述来看,富士康内部管理制度的冷酷与人情世故的冷漠似乎成为真正的幕后“杀手”。孙丹勇跳楼之后,曾有人注意到其他员工的冷漠反应,并将那种没有同情和悯惜的心理称之为“狼性化管理”所导致的自私和偏激。也有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后,批评富士康是“血汗工厂”。而对于今年1月以来接连发生的十多起坠楼伤亡事件,富士康此前一直选择了沉默,直到4月9日下午,处于舆论漩涡中心的富士康才首度直面媒体做出检讨,此后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直到最近的又一跳!这或许也是对员工生命冷漠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看来,除了廉价劳动力的生命廉价之外,还有“处于平均自杀率下线”的侥幸!
下一步,如果富士康的管理者们没有一点诚心的悔过与善良的改观的话,问题恐怕就不仅仅是不断攀升的跳楼数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