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杨济源的勇气 男人的责任感
(2010-01-06 21:04:37)
标签:
教育时评杨济源勇气男人责任感没才没钱中性流行男孩危机文化 |
分类: 杂文·思者如智 |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一位在杭州求学的天津小伙子在新年到来之际,以生命的代价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杨济源的勇气 男人的责任感
“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当这样的网络签名与一个名叫杨济源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时,立时就变得令人肃然起敬了!
就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当所有人都沉寂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的时候,在杭州市,浙江工业大学年仅21岁的大三学生杨济源却在抓捕小偷的过程中,不幸中刀,永远地倒下了。
据媒体报道,几日来,浙江工业大学的精弘论坛里专门开辟了“纪念杨济源”的板块,学校在体育馆为杨济源设置了灵堂,近万人自发悼念……杨济源在一家网站个人主页的签名——“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被发掘出来,传遍了校园,成为同学口口相传的“箴言”。这位在杭州求学的天津小伙子在新年到来之际,以生命的代价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此时,我们无法用成本去核算这样的英雄壮举,因为杨济源面对“黑暗”时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撼动了包括记者在内的无数人的心,或许还会有很多人叩问自己:如果换成我,敢不敢站出来?
而记者在“正直、大气,做事又很细致,很受同学欢迎”的杨济源的“箴言”背后,还读出了两重深意:男人和责任感!
从几年前的“中性”流行,到日前一份关于“男孩危机”的调查报告再次引发热议,不得不让人们担忧:男孩危机已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面临更多的“麻烦”。这些“男孩”将来如何变成大气、宽容、勇敢、豪爽、有责任感的“男人”,实在令人担心。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现实的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几乎全部是由女性承担的重任,常常忽略了“因性施教”,压抑了男孩个性发展。所以当记者在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采访时,该园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在课间打起自编的武术操,虎虎生威的场面,着实让人为之一振。
对于责任的解读,因为地震灾难、北京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大历史事件,青年一代表现出的为国争光、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里,依然普遍存在着“不扫一屋”的空谈者,作弊造假的不诚信者,游手好闲的不学习者……所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在多种场合中感慨:2020年,我们将把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小康社会?他认为高等教育应该能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健康素质方面有明显提高,而“提高”的直接呈现者,首当其冲的是大学生群体。
而这个群体面对责任和弱小时如果没有勇于担当的气魄和扶危济困的爱心,面对邪恶时如果没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和“亮剑”的精神,就很难承担起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正如一位大学生在网上发文悼念杨济源时指出的一样:“一个承载民族未来主干的群体,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有着高素质(尤其是道德),应当是引领国人民族文化民族气节的一个群体,对于正义,我们不站出来,还有谁站出来?!”
我想,我们的教育正是要让无数的孩子成为“可以没钱,但是不可以没责任感”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