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足迹》记录不一样的青春
(2009-10-23 15:27:28)
标签:
40名大学生村官故事结集出版《青春的足迹》记录青春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40名大学生“村官”故事结集出版
《青春的足迹》记录不一样的青春
一本由在校大学生记者深入京郊农村采写,真实再现了40名大学生“村官”不一样的成长故事的《青春的足迹——大学生“村官”成长历程》10月21日在北京农学院首发。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梁衡为此书作序并出席首发式。
“北寨红杏”、“七彩甘薯”、“西山沟葫芦”,当这些绿色食品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贾辉、王贺、胡一萍……这些大学生“村官”的名字和事迹也逐渐为民众所熟知。《青春的足迹——大学生“村官”成长历程》正是通过这些大学生“村官”真实、感人的故事,展现他们奉献农村的心路历程,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农村、了解大学生“村官”,同时通过在校大学生视角阐释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环境,探寻他们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为更多在校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提供借鉴。
据了解,4年来,北京农学院共有390多名毕业生到北京10多个区县担任大学生
原《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梁衡以《小‘村官’,大道理》为题作序。梁衡谈到,北京农学院毕业生到京郊十余个区县任大学生“村官”,为现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答案。学校的杰出毕业生带领农民致富,既提升当地产业,也实现了自主创业的锻炼。村官的纪实事迹,为我们启示了大道理,那就是青年学生必须到实践中去,而农村正是毕业生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土地,本书全部作品都由学生记者团来写,在校生写毕业生,他们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未来,提前进行就业准备,正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北京农学院2009级“村官”马志璞在新书首发式上还发出倡议,希望母校帮助京郊大学生村官发起成立名为“大学生村官联盟”的集村官交流,信息共享,消息发布为一体的群众组织。通过该组织定期开展的交流活动扩大大学生村官的交流领域,整合大学生村官所在不同地域的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全市大学生村官做到:上岗之后快速投入角色,遇到困难有人可交流,获得经验有途径共享,取得进展有途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