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诞辰话昌平

(2009-10-09 18:00:26)
标签:

孔子

诞辰

昌平

二中

儒家

文化

分类: 散文·阳光不锈

孔子诞辰话昌平

关成华(北京市昌平区区委书记)

    今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0周年纪念日,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选择这一天作为80周年校庆日,同时为校园内的孔子像揭幕。

    实际上,不仅是昌平二中,整个昌平区都与孔子有着特殊的渊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鲁国陬邑的昌平乡,也就是今天山东曲阜鲁源村。在鲁源村南有山,叫昌平山,山上曾有亭,叫昌平亭。北京市昌平区的建制起于西汉,公元前110年设昌平县,第一次使用“昌平”这个名字。当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经24年,孔子和儒家学说正风行全国。为什么新设立的县与孔子故乡重名?是历史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很值得考证。前年,我到日本东京的文京区访问,在东京大学旁边,也有一座文庙,始建于江沪时代宽永九年(即1632年),位于上野神田河畔,河上有桥“昌平桥”,桥下有街“昌平坂”。据说,这些名字也都是取自孔子的故乡“昌平”。

    孔子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儒家文化,对昌平的影响更是至深至远。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卢植辞官后,就来到北京昌平县,隐居军都山,收徒讲学,他有个学生就是妇孺皆知的刘备;明末清初,孔子的“私塾弟子”、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也曾在昌平旅居多年,并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即《昌平山水记》。昌平文庙自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由旧县迁到永安城后,多次改扩建,到清朝康熙年间,建筑已经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解放以后,随着昌平二中规模不断扩大,文庙古建被逐步拆除,代之以新式的教学楼、宿舍楼,直到1995年,文庙的最后一座古建即大成殿被拆除。

    目前,昌平区正准备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恢复文庙。这既是尊重历史的要求,也是发展教育的需要。昌平文庙为教育而拆,也将为教育而建。

    孔子是中国倡导平民教育最早、也是最有成就的古人之一。自孔子之后,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情况真正改变,私学广泛兴起,民间教育迅速发展,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孔子的教育理念,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教育影响时代,传统孕育未来。今天的昌平区是科教和文化大区,历史悠久、人才荟萃,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汇聚。昌平区迫切需要发挥这些优势,传承孔子的优秀思想,汲取儒家文化的精髓,为全区经济社会进一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据说,文庙的正门通常都是封闭的,人们只能从两边的侧门通行,只有在当地出了状元以后,正门才可以开启。昌平文庙在建立约500年的时间里,直到被拆除,正门从未开启过。当年正门的位置就在昌平二中校门附近。如今文庙已经拆除,历史给昌平人民留下了遗憾,但是时代也给昌平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道无形的“状元门”,仍然等待着昌平二中以及全区青年学子来开启。这既是一道穿越历史、迈向未来的大门,也是一道走出昌平、走向世界的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