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尴尬(一):地铁上的尴尬
(2009-06-07 14:18:54)
标签:
读书尴尬地铁财经、赚钱文化 |
分类: 日记·岁月留痕 |
自从工作之后,特别是进入报社,经常在外面跑新闻,而租住的房子却在京城北边几近郊区的地方,所以每天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在路上度过。不是挤公交,就是坐地铁。
为了合理利用这一段“无聊”的时间,除了早晨经常能看到京城唯一的一份地铁报纸外,我还常常要随身带一本书——多数是从国家图书馆借的小说、散文或者新闻类书籍。不求能因此长多少知识、增多少见识,只图不枉费光阴而已。
一日,从单位回家,正好非客流高峰时间,有空坐,于是坐定,拿出已经带了多日的小说——阎连科的《风雅颂》,继续读起来。旁边坐着的一位阿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起来,有意无意地侧身过来瞧瞧书的内容。我以为遇到了喜欢读书的“知音”,况且又是长辈级的女性,顿生好感,也有意无意的将书放平,移至有利于两人同时阅读的位置。
我的这一举动显然助长了阿姨的兴趣,她索性凑上来一起看书,显得兴致盎然。那时候,我对她随时随地乐于“学习”的劲头很是欣赏。可是好景不长,估计是她看明白书中的内容,猜测到书的类别时,终于忍不住开始感叹:“现在许多年轻人都不怎么读书了!”
这样不动声色的“夸奖”显得既有水平,又让我受用。可是她的意见却又变了味道:“我看到过很多比较成功的年轻人,也能买得起房子、买得起车,有的还自己办了公司。他们只看那些财经、股票之类的书……”阿姨继续深入话题,并开始指导我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正在读书的年轻人,“你们趁着年轻,就是应该多读点书——那些关于经济的、商业的著作,教人怎么赚钱,如何开办公司、管理公司……这才是你们应该看的——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没用的书上!”
我无言以对!不是该是迎合还是断然否定。因为我没车没房,不敢开公司,也赚不了多少钱!
仅仅的一面之缘,我没必要和她争论是非对错吧,更何况以她这样年龄的人,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价值取向早已定性,我这样没有客观基础作后盾的年轻后辈是没有一点说服力的。我只能尴尬地笑笑。
“我现在只让我的孩子看那些经济类的、能指导赚钱的书。”阿姨又一次用自己的实践印证着自己的观点,“赚不了钱读书还有什么用?”
她的声音不小,也很坚定。她的理直气壮让坐在旁边正看“没用的书”的我尴尬不已,不知是该继续看下去还是收起来,而更尴尬的是,我长期形成的习惯和阅读爱好竟然没有了理论依据,也找不到恰的理由去反驳这位“长辈”的“教导”——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好在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我迅速起身,下车,“逃离”了那个尴尬的现场。
我在想,很少关注经济的我是不是以后要多一点关注呢?而在车上读书,似乎要多注意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