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梳理:人物专访文章写作案例-开篇(三)

(2009-05-13 13:05:37)
标签:

人物

专访

文章

写作

案例

教师

校长

采访

开篇

文化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开篇:

问题型:提问 设问

张宝兰:2007年3月,张宝兰调入顺义区建南幼儿园担任园长。许多人都担心:这样一位说话办事都慢条斯理的柔弱女性,能否将这所示范幼儿园带上一个新台阶?

四个多月后,记者走进了建南幼儿园。在宽敞而宁静的校园里,几株刚刚绽放的荷花生机勃勃,显得格外醒目。“张园长给幼儿园带来了新变化,建南仿佛又迎来了一个春天!”幼儿园的教师如是说。

袁爱俊:教育的最高理想是什么?现代化的教育又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三十多年以前,袁爱俊开始她的教师生涯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可是当2000年她走上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岗位的时候,这些都成了她必须思考的问题;2007年,实验中学将迎来她的九十华诞,作为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悠久的历史所积淀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无疑成为她进行教育“实验”最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教育价值观是她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现代教育新路的指导方向和不竭动力;而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使全体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的、充分的发展,则成为她的教育追求和实验中学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正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民族和世界之间,袁爱俊找到了教育的平衡点,所以她前进的脚步坚定而执着……

早在1897年《蒙学读本》中就提到了“德智体”的概念。今天,在我们强调素质教育、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体育的位置在哪里?体育之于教育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这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袁爱俊校长及时地给出了答案:把体育纳入到德育的轨道,让体育本质的功能服务健康的人生。

文化的穿透力、感染力和持久性是教育成功的要素。所以有人说,以训诫的方式教导学生,虽获得了教育的权威,但办出来充其量叫做学堂;以文化的方式熏陶、用人文的温情滋润,得到的是教育的亲情,办出来的才是教育。一个学校的声名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在起作用;究其本质,教育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站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前沿,袁爱俊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现代化的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国际化的中学生?

现代化的教育是面向世界的教育,是与世界相通的教育。袁爱俊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学校教育中努力实践,力图使实验中学的师生都具有“一种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一种善于沟通的放达与亲善、一种基于对本民族文化热爱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纪连海揪下头发做书签

如果你有幸,在图书馆看到一位埋着脑袋、趴在桌上,一边看书还一边用手揪着右边脑袋头发的读者,十之七八你是碰到“名人”了;如果有几根被他揪下来的头发不小心做了临时的书签,那你便可以确定无疑了——他就是《百家讲坛》上那个充满激情、幽默风趣的纪连海了。

在讲台上,他总是滔滔不绝,且包袱不断、新意迭出;在生活中,他同样言语风趣、见解独到,你道他是如何练就?俩字: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