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弃考折射教育之“痛”
(2009-04-07 19:44:17)
标签:
高考生弃考折射教育痛读书无用学校劝退投入过高工作难找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读书无用”
高考生弃考折射教育之“痛”
近日,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的报道,经过网络媒体传播,迅速被渲染成一件关乎教育的“大事”,也引来无数的评论和关于教育的大讨论。一时间,“读书无用”再次成为焦点话题,一些专家学者又急忙为读书“正名”。
那么,重庆上万名学子放弃高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记者就此事件做了调查和采访。
弃考真是“读书无用”?
据重庆市招办工作人员透露,与三年前的高中生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原因何在?重庆市当地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称,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有些是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
一位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对这种“无用论”表示了认可:“不少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工作比上了专科的学生再工作的发展要好,这导致一些正在上大学的大学生认为‘读书无用’,读专科无用。”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文勤中学教师何勇分析认为,考生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少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自动退学和不愿参加高考,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已经存在。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没有家庭背景的农村大学生找工作非常困难,而且上大学需要高额成本,毕业后又难以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学生和家长中广泛流行。
著名教育问题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在人民网撰文指出,在学历社会中,学历是选拔、任用人才的刚性指标。用人单位普遍按学历高低来选拔、任用人才,导致人们总认为上大学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好选择,而事实上,在分析上大学的投入产出之后作出放弃高考的选择,恰恰才是理性的。
“要让高中毕业生能自主选择,关键在于改革目前的升学教育模式,打破学历社会的选材标准,凸显读书本身的价值。只有凸显读书本身的价值,才能改变‘不上大学,何必读书’的‘上学有用,读书无用’怪圈。”熊丙奇表示,上万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不仅没有丝毫不正常,而且比所有高中生都去参加高考正常得多。“‘读书无用论’不可取,‘读书万能论’也同样应该摒弃。”
弃考究竟谁之过?
“一些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会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记者在采访宁夏、甘肃等地的几位农村校长时,他们几乎都表示,现在教育确实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高升学率不仅成为学校争夺生源的“法宝”,也成为学校争取各种奖励、扶植政策的“有利条件”。
记者调查发现,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往往通过预考、模拟考来淘汰一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允许其报名参加高考。考前“劝退”似乎已经成为某些地方农村中学的“共识”。学校为了避免因此惹出事端,往往是学校领导“暗示”给班主任,班主任则布置任务给班干部,最终实现学生“劝退”学生。在此过程中,被劝退学生还要写下“保证书”,声明是“自愿退出”高考。
河南省新乡县教师李吉明坦言,“万人弃考”现象作为教育者是有责任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投资教育的成本和风险都非常大。许多家庭因为孩子上大学,债台高筑,一个家庭节衣缩食、辛辛苦苦供出一个大学生,最终却找不到工作,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一些家长难以接受。
部分网友撰文表示,不堪高校的高额收费确实是很多农村考生放弃高考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这种现象只是中国农村与贫困地区教育状况的一个缩影。
在许多地方流传着一句民谚:“不上学等着穷,一上学马上穷”。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再加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很多人都会重新考虑:与其大学毕业后无法就业,还不如放弃高考,早点儿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不但缓解了家庭经济重负,更避免了几年后大学毕业无法就业的尴尬。因此,不仅仅是重庆市,在全国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放弃高考另谋出路的现象。
同时,由于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某种脱节,所设立的专业又是“千校一面”,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空有学历,但缺乏技能,很难被用人单位认同,使得高投入没有高产出,也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参加高考的积极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表示,当高等教育不能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教育和技能的时候,不挤高考“独木桥”不失为次优选择。
熊丙奇指出,从长远看,我国的教育制度与人才制度,应该给受教育者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而不是用“升学”与“学历”禁锢受教育者的选择,更不能想办法强化“升学”价值和“学历”价值,这是回归教育与人才本身价值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