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彰显责任 爱心汇聚力量
(2008-09-11 11:56:07)
标签:
爱心行动责任力量救助灾区孩子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爱心·行动·责任·力量
编者按: 9月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因攀枝花-会理“8·30”地震影响而延迟开学的万余名中小学生正式全面开学,而会理县中小学开学将再度延迟。此前,我们一直关注的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已全部走进了教室,开始了自己的新学期、新生活。
作为一直关注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现代教育报》,在汶川地震灾后迅速行动,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发出“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大型爱心行动的倡议,呼吁全国所有有条件的中小学校行动起来,救助灾区孩子。本报同时还特别开辟“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系列追踪报道,及时对救助灾区孩子的义举和爱心行动进行相关报道。截止到目前,此次爱心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募捐所得善款已基本按照爱心学校及爱心人士的意愿一一落实,许多受助的孩子还写了感谢信,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活动中,有几位志愿者义务参与其中,为搭建救助灾区孩子的桥梁做出了无私奉献。
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灾难让我们的爱心凝聚,温暖传递;灾难让我们超越困境,彰显责任。在教师节之际,本报特别策划“爱心行动”专版,一方面向所有参与其中的爱心学校(单位)、爱心人士、志愿者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向广大关心教育的读者就“爱心行动”的实施情况做一个汇报;更重要的是,向战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特别是向在灾区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们表示我们深深的敬意!爱心无价,爱亦无限。灾难还没有过去,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个人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用我们的行动,担起一份社会责任;用我们的爱心凝聚起无限的力量,同那些曾经遭受灾难的人们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爱心·行动
行动彰显责任
——本报“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传递无限爱心
本报记者 韩世文 梅林
救助有行动
截止到新学期开学前,本报携手新浪网推出的“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大型爱心行动共募得爱心善款100多万元(按救助方式计算),并根据援助方式基本落实到位,来自四川省青川县、什邡市的数十名灾区孩子因此得到救助。目前,救助活动仍在实施之中。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使许多青少年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身体和心灵遭受重创。作为一直关注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类报纸,我报迅速反应,于5月16日携手新浪网站,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发出“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的倡议,呼吁全国所有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立即行动起来,救助灾区孩子。
自爱心活动开始以来,社会各界踊跃捐助,先后有14所学校(其中包括两所学校的班级)和社会团体以及部分个人捐款,捐款总额达100多万元。在此期间,本报特别开辟“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系列追踪专栏,及时进行相关报道。同时,本报还联系了4名志愿者义务联络爱心学校及爱心人士,通过地震灾区当地民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搭建救助灾区学生的桥梁。在青川县民政局副局长段菲为我报提供了该县受助学生的名单后,我报逐一核实相关情况,建立档案,并通知各爱心学校及爱心人士实施救助。截止到9月份开学,各爱心学校以及爱心人士已按照自己的意愿,陆续汇出善款。目前,大部分灾区孩子已收到善款,其中许多人还写了感谢信,表示他们一定要积极面对困难,刻苦学习,回报社会。
至此,本报的“行动”在众多爱心学校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几十名灾区孩子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救助,走进了心爱的校园。
爱心无时限
按照计划,本次“救助灾区孩子·我们在行动”进行到6月底,其后便是具体落实阶段。然而,为了灾区的孩子,社会各界的爱心却不曾受到时间的限制,随后还有不少学校和个人咨询,向灾区孩子伸出救助之手。
于是,便有了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小学救助灾区两名小学生,每人一次性救助1500元;北京市第五十中学采取“班对班”的救助方式,学校的8个高一班对口救助灾区学校8个高一学生,每个学生每年得到救助款800元,直到高三毕业;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二十四中学也救助了4名灾区初中生,每人救助善款1000元。
在了解到我报倡议的“爱心行动”之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的师生们积极参与其中,该校初一年级的学生们拿出了自己的压岁钱,高三年级的学生则捐出了自己的讲义费,远在新疆支教的教师千里之外打来捐款的电话,退休教师拖着带病的身躯到学校校捐款……全校师生以不同的方式,牵挂着灾区,关注着灾区的孩子,现在,该校决定采取“班对班”的救助方式,学校的8个高一班对口救助灾区学校8个高一学生,这8个学生每年将得到救助善款800元,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在此之前,有几所学校早已参与爱心活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向灾区捐助善款1.8万元,救助3名灾区孩子;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中心小学捐助善款2万元,助养10名灾区困难儿童,每人每年1000元,暂定助养两年;湖北省潜江市苏港初级中学连续救助两名中学生,每人每年救助1000元,3年共6000元。该校校长柳宗汉还表示,学校愿意接纳灾区学生来校就读,学校将全程监护。
交流助成长
据了解,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关庄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徐琳一、广元回垄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艳以及青川木鱼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洪涛目前已经分别收到了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捐助的6000元钱,3位同学非常感激,先后回信表示感谢,并表示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以此来报答仰天湖小学师生的情谊。仰天湖小学收到感谢信后还特别制作了宣传板。校长张诚告诉记者,学校注重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奉献之心、感恩之心”,让孩子们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她希望在全校师生的帮助下,灾区的三位小朋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新学期刚刚开始,北京市宣武区白纸坊小学五年级3班的同学们就收到了意外之喜——来自四川省青川县孔溪乡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杰的回信——那是全班同学集体捐助的一位灾区孩子。刘杰在信中告诉他们,她参加了四川省侨联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到西安游览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大唐芙蓉园等名胜古迹,“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刘杰在信中还表示,自己要“化悲痛为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辜负同学们对她的救助,以优异成绩向大家汇报!
和白纸坊小学的学生一样,北京八十中初二(2)班的学生们也同样高兴,他们捐助的四川省青川县关庄镇的何洁和龚林两位同学分别给全班同学写来了感谢信,感谢同学们的救助,表示自己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多做贡献!该班学生还及时给他们回了信。班主任王婧告诉记者,学生们在这次爱心行动中表现十分积极,每个人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得到了助人为乐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他们已与援助的两名青川县学生建立了友谊,经常进行书信交流,每次来信也总要在全班朗读,学生们也在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中更加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奉献!
▲爱心·交流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一(2)班全体同学
致四川省青川县龚林同学的一封信
龚林:
你好!我们是你远在北京的好朋友——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初一(2)班的同学。你最近怎么样?一切都还好吗?虽然我们远在北京,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关注着你。对于你们所经历的困难,我们感到十分难过,但我们坚信,你们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挺过来的!也请你相信,我们会永远与你在一起!说真的,我们真的很佩服你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希望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一样坚强勇敢!……
你知道吗?我们班还有一个诗一般的名字----“悦茧”,它是多才多艺的宣传委员王小琦创作的,并设计了我们的班徽:在红灿灿的太阳之前,有个展翅欲飞的蝴蝶,它喻意着: 现在的我们还只是一只只在茧中酣睡的幼虫,但在经历艰难的蜕变之后,定将成为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是啊,蝴蝶不经历蜕变怎能将最美丽的时刻展现?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人不经历磨难又怎能长大?希望你也能像蝴蝶一样,笑对磨难,破茧而出,向着明日的朝阳奋进!……
听说你马上就能重返校园了,你准备好了吗?还有什么需要吗?……虽然你们现在的学习环境会远不如以前,不过,也希望你能同样努力!你一定要记住,在首都北京,还有你的39位好朋友呢!我们会时刻关注你,也希望你有时间到北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