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冠军”酿就教育契机

(2008-08-19 19:18:08)
标签:

奥运

冠军

困境

精神

梦想

拼搏

奇迹

教育契机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8月18日晚上,伴随着北京奥运乒乓球男子团体决赛的激烈争夺战,北京市潞河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张凌恺和爸爸妈妈一起守在电视机前,为王皓、马琳、王励勤的奋勇拼搏呐喊加油,为他们最终击败对手、夺得金牌而欢呼雀跃。

    对张凌恺和他的同学们来说,这个暑假最大的快乐是能够亲临现场观战奥运。作为占14%的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的参与者,8月14日,他们在工人体育场的奥运赛场上,近距离体验和感受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

    “奥运就在身边”,就读于北京市昌平区的中学生刘浩同其他青少年一样,对奥运会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一些校长和老师也正酝酿着搜集奥运冠军的成长故事,将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鲜活教材,“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教育契机——新学期第一课的主题便是奥运!”一位小学德育主任坚定地说。

 

关注点之一

凤凰涅槃:困境中挺起不屈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各项比赛激战正酣,中国军团一路高歌猛进。随着一块块金牌的诞生,我们记住了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的名字:陈燮霞、冼东妹、杨威、杜丽、龙清泉、刘子歌、张娟娟、曹磊……在鲜花和掌声背后,这些奥运冠军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他们曾历经过怎样的艰辛和困苦?

    奋力为中国队夺得首金的陈燮霞家在广州番禺农村,父母都是农民。1992年,9岁的陈燮霞被番禺业余体校选中,为了省2块钱路费,她的父亲硬是骑20公里单车,把女儿送到体校,其后又瞒着家人借钱供女儿训练,前后举债上万元。

    8月13日连破女子69公斤级抓举、挺举及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轻松摘得金牌的刘春红也是出身农村。刘春红14岁那年,正师从教练苦练举重,而哥哥又被选送到烟台体校学柔道,学费3万元。因为家里太穷,父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卖掉房子和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为哥哥凑学费,另一个就是让刘春红永远离开举重队。哥哥几乎没有犹豫地选择了放弃。也正是哥哥的付出和奉献,成全了今天的刘春红。

    让很多人印象深刻和感动的还有冼东妹。冼东妹夺冠前的基底并不十分深厚,她在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前,从没有在世界柔道高级别比赛里获得过很好的成绩,但这位已是妈妈级的选手,在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后,又在北京奥运会上力挫对手卫冕冠军。

    类似的经历,可以在很多奥运冠军身上找到影子。特殊的成长经历历练了他们坚强的意志,艰难困苦磨练了他们超强的韧性和不屈的精神,成就了他们攀登高峰的动力。“论家庭境遇、生活条件,我们的孩子胜过他们百倍,但却吃不了一点儿苦,遇到困难就退缩。”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周女士坚持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一起看比赛,并希望将这样的道理传递给女儿:学习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人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才能有所作为。

    宁夏固原二中地处西海固贫困地区,学校有许多农家孩子家境贫寒,校长韩宏希望借助奥运冠军的事迹鼓励和教育学生们“自强不息”,在校园中再次掀起奥林匹克教育的热潮!

 

关注点之二

执着追梦:敢拼才会赢

    8月17日晚上,跳水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在水立方举行。郭晶晶不负众望,蝉联了这个项目的冠军。但是,这位“跳水女皇”的跳水生涯却充满坎坷。郭晶晶从5岁开始练跳水,15岁首次参加奥运会,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并且经历过骨折、视网膜脱落等身体的伤痛,但始终热爱跳水的她从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在2004年的雅典修成正果,品尝到金牌的滋味。正是她的执着热爱、顽强拼搏,才最终走向成功。

    “只要她认准的事情,她一定会坚持做下去……直到达到目标为止。”启蒙教练这样评价杜丽。北京奥运会上,虽然巨大的压力让杜丽经历了卫冕首金失利,但她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用4天的时间实现自我超越,终于在8月14日获女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金牌。

    33岁的老将张宁则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带着伤病再度出征,并最终成功卫冕女单奥运冠军,回击了此前所有的质疑。赛后,教练李永波直言,应该给予张宁最大的尊敬,张宁是靠自己的执著坚持,守住了自己的荣誉。

    “敢拼才会赢”。的确,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胜不骄败不馁、自信和从容等品质,必须拥有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执着。

    北京市白家庄小学开展的“一班一星”活动,正是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奥运明星背后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发展的动力。五年级1班是张怡宁班,学生们通过搜集、讲解、表演张怡宁的成长故事自我教育,体会到了“想要成功必须坚持、不退缩”的信念,学会了积极应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让德育主任李颖感触很深:“奥运教育要取得明显成效,就要注意紧紧抓住奥林匹克持久永恒的精神本质——追求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努力发展自己的潜能,敢于向生命的极限挑战的境界,并力争将这一理念根植在学生的意识中,落实在每一个学生的行动中,成为学生永久的发展动力。”

 

关注点之三

苦练圆梦:有梦想就有奇迹

    8月12日,在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286.125分的成绩获得冠军。8月13日,奥运会体操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赢得冠军,创造了历史。正是因为团队里每一个队员的完美表现,中国体操奥运历史上男团和女团才首次实现了“大满贯”。

    8月17日下午,在北京奥运会赛艇比赛中国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项目中,中国队的四位姑娘在最后500米发起了猛烈的冲刺,惊险超越了英国组合,为中国队赢得了冠军,实现了中国在该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整整24年的等待之后,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张杨杨“四朵金花”共同努力,一起收获了最后的幸福。

    8月17、18日,中国乒乓球女队和男队又先后战胜对手,摘得男女团体冠军。“国球”振国威,让无数国人为之热血沸腾。

    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彰显着团队的力量。只有团结协作,相互信任、配合,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由于平时没有同伴,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普遍比较缺乏。“让学生们在体育活动的积极参与中磨练意志,增强团队意识!”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校长芦艳萍告诉记者,奥运会后,学校将利用良好的体育基础做铺垫,将奥运教育深入开展下去。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麒麟小学部教导主任唐晓勇早在放暑假前就做了精心的安排,学校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奥运会,开学后,每个学生要在班里讲述奥运难忘瞬间,讲述奥运会中让自己最感动的人和事。唐老师希望能将奥运冠军身上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的精神进行提炼,为学生的成长增添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