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又一次辞职了!
本来大学毕业之后跳出专业,选择了自己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文字工作,做了杂志的采编工作,是希望能踏实做事,将一项工作做成自己的事业,但不知是自己对工作要求得太多,还是对人要求得太苛刻,反倒给人留下了一直在换工作的印象,前不久在学校见到曾经的老师,她的第一句话便是“又换什么工作了?”其实到现在真正的工作也才两份而已。
最先从专业领域跳出来,进了一家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农业杂志,几个月做起来倒也顺手,只是管理太有赖于人,完全是个人说了算——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负责人言而无信,总希望花最少的钱用最大的人力,获得最大的“收益”——其实那时候我并没有真正为杂志创造多少看见的效益,因此,开始言明的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后,老板一直没有要调整工资的意思,每每月底都要为那可怜的几百元钱再次提醒领导该给自己转正,更该加薪了,然而常常自省自己做的不够尚需更加努力的日子忍耐了四个月,终于不愿再忍下去,自省已经不能代替一而再再而三推脱的无信了,何况那对于在北京生活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的工资,更何况自己一直都将做人的诚信看得很重!
当主意打定,辞职信写就,即便那是真心的挽留,已经不能让我再次相信未来会变得相当不错——所以坚决地走了!
随后回家休整了一段时日,偶尔上招聘会场上去转转,恰巧就遇到了我做杂志的第二份工作的老板在那里招人。看起来很优雅的女士,还有很热情的管人事的主任。我们之间的交流很不错,又正好是新上手的杂志招聘编辑,当时颇为心动。事后不到一个星期,来了电话要我去面谈。原来公司是做教辅的,只是老板喜欢杂志,希望能做一本杂志,所以买了她所在的一家杂志的刊号,组建了一个编辑部运行一本新的时尚杂志。对于时尚杂志,其实我多少在心里还是有些排斥的,那些虚华的肤浅的内容,用所谓的奢华品牌和娱乐名星撑起来的感官刺激实在难以有多少可资收藏的价值,偶尔翻翻还可以,掏钱买就决计不会了,更何况是去做呢——而对于“领导们”选择我这样一个非专业出身又没有相关(时尚领域)从业经验的人也有些不解,然而这次面试我的是负责编辑部的一位“领导”,重点指出的是“社科类”而非纯时尚,何况还有比之先前高出许多的工资待遇——两个月的试用期完了之后,也许还能上涨许多,这一点对我的诱惑也是相当的大,心中暗想:作为一个好编辑好记者,应该能做且会做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杂志报纸的;何况杂志是初建,从定位到版面安排都还存在很大变数,自己参与或可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带转……
于是打定主意要努力一把,第一件事便是选择一个“名人”或者成功人士做个专访,文章好便录用。那时找了同学朋友们帮忙,帮我谋划了几个名人,好在第一个选中的人物很热情地接受了我的采访,我也很认真地用了一天功夫写完了稿件,顺利被录用。
之后的工作经历实在是充满了颇多戏剧性,有同事戏称:以我们编辑部的故事为蓝本,拍出来的电视剧应该也能赶得上当年《编辑部的故事》了!
这个编辑部自然是女老板投资,她掌握着最终的决断权,只是她一开始的办刊理念较为清晰,且态度坚决,虽然编辑部所有人关于刊物定位及栏目设置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多次激烈的讨论,但最终还是按照老板的意见定位、定名、定栏目,反倒是与她的理念大相径庭且讨论时观点尖锐的编辑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辞退了——大约以此来警示大家要按照既定的方案认真地去执行,虽然这有利于树立主编的威信,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本应该思维活跃、言路畅通的编辑部少了许多生气,常常是要听取大家意见的会议上只有主编一个在那里唱独角戏,有时是不想说,知道说了也白说;有时是懒得说,说了再讨论还浪费时间!
可惜的是,管理编辑部的被我们称为“老师”的“执行主编”不知是因为真有雄心壮志要借这一本杂志而展示抱负,还是看不清形势不知道自己的斤两,又或者是不甘于被一个女人领导着惟其命是从,愣是要装出一副“主编”的姿态,关于杂志的事都想自己作主,结果可想而知,杂志因为没有提前经过最高领导的“审查”,在版面设计、稿件选用上常常调整,致使杂志期期延误出刊;我们这些编辑也就常常要重复劳动,甚至多受指摘。然而,“执行主编”总是不知醒悟,在不断受到老板的批评之后,依然“架空”老板自作主张;而老板也终于发现自己亲手指定的“执行主编”成了主编,而自己常常要亲自上阵去“执行”,可就是不愿撤换——或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吧。所以老板一面批评着“执行主编”的不是一面又总说这些编辑的水平不够。
在我们这些编辑的试用期结束的时候,领导们又想出了一个可以尽量省钱的方法,开始调整工资发放方式,由原来的固定工资改为绩效工资,负责版面越多自然工资越高——这个我们当然十分认同,可是这种方式的转换却在时间上玩了一点小“把戏”,绩效工资从第四个月开始,所以第三个月还是沿用老规矩——自然是依照我们的试用期工资发放,因为之前的正式工资也还都没有详细确定——这是公司制度的调整,一切自然得按照制度来走——生生将我们的试用期延长成了三个月。尽管多有不满,但为了公司正常的制度还是可以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吧!
随后,不是领导的偏偏行领导之事,暂时的“小领导”为了尽可能地行使权力也互相争斗,有些矛盾新生,有些矛盾转嫁,每周都有不同的面试者进来又出去,关系着杂志整体设计风格的美编也换了好几个,再加之领导们选择的市场发行夸夸其谈,也喜欢发号施令行领导之事,却不见杂志市场有什么起色,乱纷纷亟待调整。
这时候,编辑部来了新的时尚的“编辑总监”,刚一进入便拥有了相当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改朝换代”在所难免,原来的“执行”“老师”无形中被搁置,想插手杂志已没有什么机会,每天无所事事,最终拖了两个月不得不选择离开,可惜这两个月没有什么直接关于杂志的工作,按照他当初制定的薪酬制度,没有工作量也便没有了工资,这项制度正好被老板拿来作为最直接的理由拒绝给付这两个月的工资。那时候他“灰头土脸”地走了,有人说是活该;可是后来一些事发生到自己身上,忆起他来又多了许多同情;只是还不能明白,为什么他走后还一直奢望着能重新回到杂志社来——是年龄大了没有新的能做的工作了还是真的与这本杂志的感情深到这种地步?
后来的日子本想着可以稳定了,大家也很快融合并重新对杂志定位作了调整,杂志的时尚感也出来了,开始像一本时尚杂志了,可惜老板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执行主编”,她的到来具有典型的“改朝换代”的意义,将我们前期的杂志几乎否定得一无是处,同时迅速召集了自己原来的“旧部下”,另立门户一般,开始秘密炮制新的杂志栏目设置及选题,只等着前期的杂志出刊后立即上手。这还不算,基本上在一个月之内便将原来杂志社里的人从里到外换了个遍,包括编辑、广告、发行等,不管是自己主动离职还是被辞,总之换了的新人不是旧部便是自己新招,自然可以很好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共同努力了。而这些人离开时最为难受的便是工资,或者因为前期没有试用期“多发”了工资要克扣,或者因为提出辞职后不能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不能完全发放工资,总之原因是多种多样,要想顺利的领全工资实在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其中或许我是个例外,成为当时惟一幸存的“元老”,大概是因为熟悉编辑部里的各种事物,又兼之做事还算认真,正好由编辑转为流程编辑继续留职。
其实关于个人倒是可以继续工作,在经历了一期杂志的磨合之后,大家也基本能够配合起来了,可是自打到杂志社办杂志时起,外约的稿件或者自由来稿,竟然一期稿费都没有结过,很多作者因此对杂志充满了愤怒,也对我们这些编辑充满了不信任——我可以容忍别人欺骗我,却不能容忍欺骗别人或者被别人严重地不信任。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尽快解决,再这样待下去会越欠越深,等完全丧失了一个编辑的信誉,以后再选择这样的工作要干好就难了。于是,这一次,终于又打定主意离开了!
一次次离开本不是我所愿,只是不得以——也许之前的杂志社如果按最初的约定给我加薪,尽管比起第二份杂志来说工资依然要低得多,我也可能会待到现在;这一次丢掉的薪水如果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不低的,可是依然会离开。下一次的选择也许在工资待遇上的要求会比较高,但是更会对企业或者工作单位本身的要求严格些。有时候工作的薪酬真的只会在进入之前认真考虑,一旦进入,只要没有特别的原因,是不大计较的。我更希望将工作做成喜欢的事业而不仅仅只是赚钱生活的工具。
但是这样简单的要求其实并不容易,或者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或者因为机遇不到,依然还游走在各种工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