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经有一本书非常引人关注——《河南人惹谁了》,书我没看过,但是由此引发的论战极其激烈,其中许多代表言论我却是看了的。自那以后,社会上刚刚形成的一点“共识”似乎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河南人坏!几乎一棍子打死了河南这个庞大的群体,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河南人(尤其是河南籍农民工)就成了一种耻辱。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增加,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向城市,涌向发达地区。河南作为中国第一劳动力大省,农民工遍及全国,而河南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的贡献实在也是巨大的。只是林子大了,难免出一些问题,况且走出河南,代表河南在外面闯荡的大部分是这样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工兄弟,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本就会受到某些城里人的诟病,如果再多几粒老鼠屎,那么这一锅“地方汤”就没法让人相信是干净的了。但是不管河南人把谁给“惹”了,也不管“惹”了多少非河南人,总之,“惹”人的河南人只会是河南人中的一小部分,而不是这个集体!我们实在不该对这样的群体完全地嗤之以鼻。
只是现实对河南人的残酷往往让人心寒。就我所经历的也让我颇不舒服,为河南人打抱不平。
我在北京工作,之前的房东有相当多的平房出租给各地来京打工和工作的人,我是通过同事介绍过去的,所以有幸选择了房东主屋旁边的小屋,与房东一家仅一墙之隔。而河南(包括安徽)人是不可能进入这个小院住的,小院之外的大院里才允许他们住——其实房东是个很好的人,与房客们关系融洽,甚至还常常免了一些人的租金,我便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而她也还能接受河南人租自家的房子,听他说周围一片的房子基本都不租给河南人住。而通常听到北京人聊外地人的时候,河南人总是脱不开难堪的形象,似乎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与此同时,同样的外地人也开始联合起来说河南人的坏话!
似乎这种“畸形”的认同感成了真理一样,人人信奉,即便达不到信奉的程度,也宁可信其有!于是,不管河南人“惹”没“惹”自己,反正在人们眼中,河南人是不能信的,也不会是善类,敬而远之是上策,所以凑过去的人不是脑子出了问题,就是傻瓜。可惜的是,我竟然就成了这其中的一个。
有同事是河南人,平时关系不错。假日回老家看望父母,需要用一样“贵重物品”,正好我有,因假日出游暂时不用,于是答应借给他。没想到自己的朋友知道了便是一个劲儿地劝我不可,万一有借无还怎么办,并声称“河南人骗过所有北京人”。当时的我真是无言以对啊,就以这些朋友的阅历和见识,未必晓得北京人的总数,更不可能有机会去抽样调查一下全体北京人的受骗经历与河南人的牵连程度,就这样草率地给人家扣上大帽子。尽管我知道对于我这是善意的提醒,但是这种“善意”换个角度看就成了极不正常的偏见!
试问这些对河南人存有“异议”的人,又有多少真正去过河南,了解过河南,接触过河南人呢?
其实,河南孕育了中华文明,是正经的中原地区,河南人也集中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优点和缺点。想当年,河南也曾养育了民族英雄岳飞、杨靖宇,也曾出了焦裕禄这样的好公仆,而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河南籍的就占了两席。为何我们不多看看这些同样代表着河南形象的优秀分子呢?河南人,怎么就不善良、不友好、不真诚了呢!我们对待外国人都能宽容大度,为何偏偏对自己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区域团体这样刻薄?难道我们骨子里的公平就不能分给河南人一点吗!
我们曾经总是喜欢用最显赫的功绩,最优秀的品行去夸耀自己,而用最深刻的缺憾和最卑劣的品性去评判别人,难道现在的我们还要这样盲目的自大和虚荣下去?我们何时才能从中彻底地醒转呢?
我是宁夏人,可是我也开始担心:万一有几个宁夏人在外地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我在这里的形象会不会也随之大打折扣?或者我做了几件错事,在我周围人的眼中,宁夏人会不会从此也都成了坏东西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