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2025-10-24 18:23:03)
标签: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福山南麓,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年间,它的兴建与北魏王朝的经略和佛教的传播密不可分。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营州刺史元景为祈福始建万佛堂西区,由国师昙曜法师主持修建。魏景明三年纪念慰喻契丹使员外散骑常侍韩贞出使契丹一事开凿东区。因为常年的自然风化与年久失修,大部分石窟已经破损坍塌,不复存在了。
        万佛堂石窟,布局分为西区和东区,现存洞窟16个,窟外小龛12个,造像500余尊(历史上曾达上万尊)。西区现存9窟,分上下两层,下层为6大窟,上层为3小窟,另有部分壁龛;保存较完整的是第一窟和第六窟。东区现存7窟,造像多已风化无存。万佛堂石窟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万佛堂在大凌河畔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下图截取自刘建华《辽宁义县万佛堂石窟考古报告》一文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进入景区后的参观顺序是由西向东,从西区第六窟开始看起。随后,窟号顺序逐渐递减。经过中区后,来到东区,序号也是逐渐递减。
西区第六和第五窟的平面图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区第六窟
         因前部崩塌,窟顶几乎全毁,与5号窟几成一室。残存的窟顶边缘尚可见莲花宝盖残形。
         靠北壁雕造1躯巨型叉脚弥勒佛像,高3.5米,叉脚倚坐在1.2米高的座台之上。它是万佛堂石窟中最大的一躯造像。长眉细目、高鼻簿唇、高翘水波状的发髻,是典型的北魏造像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现如今万佛堂石窟中的代表。佛像波纹发髻,肉髻较宽。着袒右袈裟,右肩上披偏衫,阴刻衣纹。波纹发髻,肉髻较宽。因窟顶坍塌佛像外露、下肢已开始风化,双腿下部已残,但交脚样依然可见。是为“交脚弥勒”,当是弥勒下生成佛后的样式。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佛像背光为后世彩绘,佛像左右原雕有释迦弟子,现仅存左侧阿难。周围有若干小龛,内有着圆领大衣,结跏趺坐、禅定印之坐佛。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左上方有一尊高浮雕菩萨像,发髻高宽,发丝细密清晰。右上方有一相对应的菩萨,形制相同。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窟顶莲花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交脚弥勒右侧下方贴着打印的老照片,不是交脚,是结跏趺座。咋回事?原来这是上世纪初的老照片,第六窟造像主尊交脚弥勒被明清匠人用泥糊得严严实实,全部塑造了一遍,交脚被改成了禅定坐,背光的彩绘也重新画了一遍,动了大手术,整体改头换面了。后来泥塑层被剥落,露出北魏造像原貌。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区第5窟
前半部崩圯,残存的北壁造像已风化,仅偏西处可见佛龛尖拱残痕和上面的千佛式小坐佛痕迹。窟顶刻有莲花、宝盖,现仍见残形。窟顶刻有莲花、宝盖,现仍见残形。是中国最北方所存唯一的年代最早的魏碑,题额已破损,两侧仅见雕龙残形。为防止人为刻画和延缓风化已加玻璃罩保护。题额上方窟壁刻的两排千佛式小坐佛,现仅存4躯;窟顶中心雕有大莲花宝盖和6人排列的小飞天。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此窟的重点除了元景碑,便是图中的“须弥山”。须弥山山腰缠苍龙,龙身细长,后半截残。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老照片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窟顶莲花藻井尚存部分,中央高浮雕大莲花,共4层,中层雕有6身飞天,体格健壮。大莲花两侧各雕2个小莲花,东侧南面保存较好。两小莲花之间雕2身飞天。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魏碑“元景造像碑”字迹遒劲挺秀,笔力极工,被清末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康有为则称其为“元魏诸碑之极品”。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后世靠北壁加盖3间庙堂式小瓦房,房前东侧置清宣统三年(1911年)捐资碑1通。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区第4窟
与5号窟和3号窟相连,窟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后壁造像风化残损严重。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交脚菩萨,头戴冠,前额上方刻水波纹法式。两侧各雕一身侧体面向龛的胡跪供养天。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释迦多宝并作:在交脚菩萨东面,尖拱形龛,据考古报告,像己脱落,残存双腿。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维摩诘,有屋顶屋脊、斗拱等。内中央雕维摩诘,头戴高冠,络腮胡须,手执塵尾。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交脚菩萨西侧有一思维菩萨,右侧雕刻弟子像。此思维菩萨相连还有一思维菩萨,右臂侧举。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千佛,于上述各龛、像之间与窟门两侧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飞天:于交脚菩萨像上方,有2身,双手合十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区第3窟
与西4窟和西2窟打通相连,风化损坏更严重。有一菩萨像,戴冠,有头光。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区第2窟
西2-西4窟的外立面,左侧为西4,右侧为西2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西2窟原门南向,东、西、北三面雕尖拱式佛龛。后因前部岩石崩塌,门不能通行而改成明窗,东、西各辟1门与邻窟相连。此窟仅遗存原门上方刻的坐佛和两侧的千佛式小佛。窟顶中心雕有莲花宝盖,四角原各雕1躯立于莲座上的菩萨像,现仅存1躯。四面的飞天浮雕仅存南面1对,东面1躯,其余均已剥落。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坐佛,现存头部为后代补接,结跏趺坐。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窟门东侧雕菩萨像,头戴冠。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一个大裂缝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从2号窟到4号窟的上层有小窟3个,东数第一个即7号窟。
7号窟圆拱形窟门高0.96米,宽0.76米。窟内高1.2米,东西长1.7米,南北宽1.59米。造像全部风化。
8号窟位于7号窟的西边,门高1.4米,宽0.86米,窟室呈正方形,高2.75米,东西长2.97米,南北宽2.95米。窟顶存有莲花痕迹,造像全无。8、9两窟之间外露1个佛龛,雕有一佛二菩萨像,上半身较为完整。
9号窟窟室呈正方形,窟门高1米,宽0.63米。窟内高1.55米,东西长1.2米,南北宽1.5米。北壁原刻一佛二菩萨像,现佛像无存,二菩萨仅见痕迹。东西两面原有造像,惜浮雕部分已被凿去,所剩的痕迹,似有未完工的造像。
辽宁访古——义县万佛堂石窟-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