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接“齐鲁行(九)济南灵岩寺-1”
千佛殿正中,置长方形石座,上有3尊大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传为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僧惠在钱塘制造运来,是藤胎髹漆塑造,端坐在莲花座上。东为药师佛,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西侧为阿弥陀佛,建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这两座佛像均为铜铸。周壁有数以千计高30厘米铜铸或木质小佛(明代所置现存不足半数)。千佛殿由此得名。殿东西及后壁台座上有40尊罗汉泥塑,这些罗汉像是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宋齐古施舍的,原列于鲁班洞(在辟支塔东)上“十王殿”中,殿前有碑记之。清末移于千佛殿。每尊罗汉身高1~1.2米,泥塑罗汉身上的妆銮月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批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故永不退色。每个罗汉不同肤色、袈裟、袍袖、手帕、衣带、缨穗以及花边图案等,设色非常和谐精当,与身份神态十分协调。服饰的细微处也卓见天巧。每尊罗汉的神情状貌喜怒哀乐俱形于色,无一雷同,摆脱了一般佛教塑像的固定形式。
关于罗汉塑造年代,史料记载不详,只在《山东通志》上载:“宋灵岩寺施工五百罗汉记,宣和六年”。1982年,济南市文管会对其维修时,在泥塑腔体及殿壁上,发现有铜币78枚,其中“五铢”1枚,“开元通宝”16枚。余皆为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共18种61枚,另有宋代亚形缠枝铜镜多面及宋治平三年(1066年)六月墨书题记等,根据以上实物资料,罗汉确系宋代塑造,距今已800余年,是中国泥塑依存的艺术瑰宝之一。“戊戌变法”领导者之一、清末学者梁启超,1922年7月来此游览,亲笔写下的“海内第一名塑”碑碣,立于千佛殿前。
摩诃俱絺(chi)罗尊者
定鼎玉林琇国师和牛呞(shi)比丘尊者
无贫如音阿那尊者、定鼎玉林琇国师
精进比丘鬼逼禅师
摩诃菩提尊者
阿(nou)楼陀尊者
摩诃鸠摩罗什尊者、云山牧牛难陀尊者、降龙菩提无阂(he)尊者
双桂堂神通破山和尚、天童密云悟祖和尚
律藏会上优波离尊者
天台演教智者大师
庐山莲社慧远 密行罗睺罗 须波陀菩提
解空须菩提
天台醉菩提济颠和尚、忍辱無嗔伏虎禪師
摩诃劫宾那尊者
宾头卢婆罗多罗尊者
铁罗汉后面,摩訶羅老比丘尊者、灵岩开山法定老和尚
法定、灵岩寺普朝郎公和尚、降伏外道均菩提沙弥和尚
降伏外道均菩提沙弥和尚
宋仁钦和尚
前一篇:齐鲁行(九)济南灵岩寺-1
后一篇:齐鲁行(九)济南灵岩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