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寺外远远看见辟支塔

“大灵岩寺”4字为元至正三年(1343年)山东廉访副使文书讷书写。





金刚殿,也称一山门。清代,门外左右各一碑,书“千崖万壑”4个大字,为明嘉靖时(1522~1566年)张钦所书,门后也有2碑书“绝俗持戒”4字,为明隆庆中(1567~1572年)李复初所书。金刚是守护佛法的2位天神,置于山门左右,左为“密执金刚”,右称“那罗延金刚”。山门内有3座石桥,中为聚善桥,东为虎溪桥,西为接引桥,初建于宋,重修于明。

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坊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
天王殿后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
,原为宋代的献殿,在千佛殿点偏东处。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山顶,建造精巧,勾角铃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
五花殿西的古树
千佛殿,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为唐高僧慧崇所建,宋代扩修,唐宋时为大雄宝殿,千佛殿一名始见于宋庆历年间(1042~10448年),张公亮《齐州景德灵岩禅寺记》:“千佛殿、般舟殿,辟支塔皆为古刹塔”。现存之殿为明嘉靖年间(1522~1156年)重建,梁间有“时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九月初八日德府重修”的墨迹为记。千佛殿屹立于踏步11级高约2米的石基之上,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顶,上盖灰简瓦和绿琉璃瓦,前檐8根石柱,雕刻精丽华美,柱周雕深凹入直棂16条,至顶微微收分,檐下多棱石柱,彩绘斗拱,檐下出“铺作”斗拱3跳,使该殿出挑疏朗宏大。该殿虽经历代重修,有些已非原物,但它仍保存着唐宋的风格。
前一篇:齐鲁行(八)济南神通寺九顶塔
后一篇:齐鲁行(九)济南灵岩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