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帛画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图邮票 |
1979 T.33《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

《人物夔凤帛画》(2-1)
图案采用了战国时期帛画《龙凤引魂升仙帛画》。(过去由于帛画不够清晰,曾将画上的龙识认为一足的夔。实际上是一龙一凤,龙双足,似在腾升,凤展翅,凌空飞翔,因此,根据画面上的实际内容,应改为《龙凤引魂升仙图》。这次判断上的失误,是因为画面模糊造成的。)画面下部描绘了一位侧身而立的贵妇人,她头缩重髻,身着长衣,细腰宽袖,双手合掌上举作祈祷状。画面上部左侧绘有一条蜿蜒竖垂卷尾的龙,有双足,似在腾飞直冲天际;右侧绘有一只昂首奋爪卷尾的凤鸟,仿佛在腾空起舞。
《人物驭龙帛画》(2-2)
图案采用了一幅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驭龙帛画》。 画面描绘了一位留有胡须的男子,高冠长袍,手执缰绳、腰佩短剑,侧身立于舟形神龙背上:“舟”顶张有华盖,“舟”尾立一仙鹤,“舟”下鲤鱼翔游,俨然一幅乘龙升天的景象。
1989 T.135《马王堆汉墓帛画》
天上(3-1)
邮票画面正中绘有人首蛇身像。人首蛇身像下有两只展翅相对的飞鸟,长颈短尾,像是鸿雁。鸿雁下面正中悬着一个铎钲形物,两侧各有兽首人身的怪物骑在异兽上向左右飞奔,似在振铎作响。画面右上方绘有一轮红日,其中画着一只黑色的金乌鸟,有的说是日的精灵,有的说是太阳的黑子;红日下面为扶桑树,枝叶间清晰可见八个小形的红太阳,也有称作星星。画面左上方绘有一轮新月,月中有蟾蜍和玉兔,月下有一女子乘云飞腾,恰似嫦娥奔月。日月之下,左右相对两龙,其中居于左方的一条有翼,当是“应龙”。画面下部绘有双阙,阙上伏豹,阙内两人拱手对坐,此乃天国守门神郁垒、神荼,即“帝阙”。画中天门旁的两个守门神拱手躬腰,作迎接状,象征着天门已开,正在等待墓主人升天来临,一派祥瑞景象,寄托了人类冀求死后灵魂升天的美好理想。
人间(3-2)
邮票图案中,墓主人——轪侯利苍之妻的形象占据了画面的重要位置。她身穿云纹绣花长裾袍,白珠饰发,拄杖缓缓前行,有两个小吏在前面跪迎,有三个贴身侍女在后随从。画面两侧自上而下各有一条穿壁虬结的巨龙。画面上方是华盖式屋顶和人首鸟身像。画面下方有食案、鼎、壶和重叠起来的耳杯等,案前有七人对立。老妇人的形体画得高大、突出,显示了她高贵的身份。整个画面展现出了墓主人生前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景,富华而舒适。
地下(3-3)
邮票画面中间绘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力士形象,他蹲在两条交互的鳌鱼或鲲背上,双手托举着象征大地的白色扁平物。关于这位力士的名称,存在着海神禺疆、火神祝融、地神或地仙、治水的鲧等说法。力士两侧各有龟,龟背上站着鸱鹗,即猫头鹰,也许取其夜晚双眼圆睁,象征守卫死者的灵魂。邮票采用金底色作边框,将所有文字置于画面外部,铭记“中国人民邮政”采用黑色,面值用群青蓝颜色,既保持了帛画原来的完美性,又符合邮票的表现特点,显得古朴而协调。
小型张
图案为马王堆汉墓帛画全貌。全画从上至下,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情景,将人与神、天上与地下、现实与幻想等复杂内容巧妙地融于一体,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画师采用“T”形构图布局,在对称的前提下,又不失参差变化,追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既突出了主体部分,又进行了恰当的渲染和衬托,形成了一幅内容复杂、具有丰富节奏感的引魂升天画面,线条流畅,绚丽多彩。小型张采用长轴式布局,保持了“T”形帛画风格;采用布纹纸印制,突出帛画的丝绸质感;采用金色铺底,烘托了帛画的典雅、绚丽;“马王堆汉墓帛画”七个字,苍劲古朴,刚如刀刻,使小型张达到了书画璧合的整体艺术效果。
前一篇:邮票上的佛教绘画与雕塑
后一篇:邮票上的文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