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24-07-04 14:3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图邮票
1964年特63《殷代铜器》
1964年8月25日发行特种邮票《殷代铜器》,志号特63,设计者是邵柏林。
邮票上的青铜器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规格
(360)
父戊(wù)舟爵
4分
300万枚
30mm×40mm
(361)
亚觚(g)
4分
300万枚
30mm×40mm
(362)
(yí)父乙觥(gng)
8分
450万枚
30mm×40mm
(363)
斝(ji)
8分
450万枚
30mm×40mm
(364)
10分
150万枚
30mm×40mm
(365)
戉(yuè)箙(fú)卣(yu)
10分
150万枚
30mm×40mm
(366)
20分
100万枚
30mm×40mm
(367)
司母戊(wù)鼎
20分
100万枚
30mm×40mm
雕刻者:(360)(362)孙鸿年(361)(364)孔绍惠(363)(366)高品璋(365)(367)唐霖坤

360  父戊舟爵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1 亚觚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2  (yí)父乙觥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3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4  尊 四羊方尊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5   戉(yuè)箙(fú)卣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6   尊   “尊”上有龙虎图案,又称为“龙虎尊”。
邮票上的青铜器
367  司母戊鼎
邮票上的青铜器

1982年 T.75《西周青铜器》
1982年12月25日发行,志号为T.75的特种邮票《西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分别选用了何尊、伯矩鬲、利簋、牛首夔龙纹鼎、折觥、蟠龙兽面纹罍、燕侯盂、日己方彝八件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志号
T.75
设计者
整张枚数
35(7×5)
印刷版别
影雕套印
印制厂
齿孔度数
P11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规格
雕刻者
8-1
何尊
4分
302.01万枚
27mm×60mm
高品璋
8-2
伯矩鬲(lì)
4分
285.26万枚
27mm×60mm
孙鸿年
8-3
利簋(gu)
8分
574.21万枚
27mm×60mm
孙鸿年
8-4
牛首夔(kuí)龙纹鼎
8分
508.61万枚
27mm×60mm
呼振源
8-5
折觥(gng)
8分
585.31万枚
27mm×60mm
阎炳武
8-6
蟠龙兽面纹罍(léi)
10分
298.31万枚
27mm×60mm
赵顺义
8-7
燕侯盂
20分
308.11万枚
27mm×60mm
李庆发
8-8
日己方彝(yí)
70分
187.01万枚
27mm×60mm
姜伟杰

这套邮票图案借鉴中国画中题记的“长题”手法,大胆地将面值和众多的说明文字置于画面上端,将主图安排在画面下端,而且将器物处理得“实”、“重"、“彩”,将文字处理得“虚”、“轻”、“灰”,这样,既具有图文并茂的效果,能够帮助人们理解主图内容,便于普及文物知识又由于虚实的“杠杆作用”,尽管文字占有画面的3/5,重心仍然在铜器一边,并不喧宾夺主。
《何尊》(8-1)
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画面上端印有“何尊”“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酒器。器高38.8、口径28.6厘米,重14.78公斤。铭文记载周武王、成王治理天下,营建新都成周的重要史实。”等字样。 图案上的青铜器,上部呈喇叭形圆口,下部为方形,周壁有四条扉棱,从口部延伸到底部,通体有以兽面纹为主的花纹。纹饰采用高浮雕手法,使兽面巨目利爪,粗大的卷角耸出器面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富有变化。
邮票上的青铜器

《伯矩鬲》(8-2)
图案选用了1975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伯矩鬲。画面用上端印有“伯矩”“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一年)1975年北京房山出土。炊器。器高33厘米,口径22.8厘米,重8.25公斤。铭文记载燕侯向伯矩赐贝事。”等字样。 图案上的这件伯矩鬲,双立耳,三款足,有盖。三足以上的腹部各有一个巨角圆睛的兽面纹,角尖突出表,盖上有两个相背的高浮雕式兽面,中央有一个突的牛头状盖钮。整个器物的造型非常生动,富有立体感。
邮票上的青铜器

《利簋》(8-3)
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画面上方印有 “利筐”“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食器。器高28、口径22厘米,重7.95公斤。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的日期。”等字样。图案上的利簋是一件有方座的簋。深腹,双耳,圈足,腹部和方座四壁都以兽面纹为装饰。
邮票上的青铜器

《牛首夔龙纹鼎》(8-4)
图案选用了1979年在陕西省淳化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器牛首菱龙纹鼎。画面上端印有“牛首龙纹鼎”“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79年陕西淳化出土。炊器。器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发现西周青铜鼎中最大、最重、最精美的一件。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的日期。”等字样。图案上的牛首夔,龙纹鼎腹部有三个兽头器,与鼎的三足对应,造型别致。鼎口下一周纹饰是由两条夔龙纹相向组成的饕餮纹,其中更有一浮雕牛头。鼎宽体垂腹,器形宏伟。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折觥》(8-5)
图案选用了1976年在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折觥。画面上端印有“折觥”“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76年陕西扶风出土。酒器。器高28.7厘米、腹深12.5厘米、口宽11.8厘米,口横7厘米,重9100克。铭文记载折受周王赏赐而铸器。”等字样。图案上的折觥通体由盖和椭方形器身组成,盖前端是一只曲角鼓目、獠牙巨鼻的羊;后端是一条双眉卷曲、巨目咧口的夔龙。盖部突起的花棱间有两个不同形态的兽首相伴随,两侧均有卷尾夔龙纹饰。觥体椭方,前面有一个倾倒酒液的流。通体饰以兽面纹和夔纹。觥的(把手)采用浑雕, 由兽首,鸷鸟和象鼻组成,既造型奇特,又能实用。器形整体呈凶猛异兽状,雄奇瑰丽,制作精巧,充分显示出青铜铸造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
邮票上的青铜器

《蟠龙兽面纹罍》(8-6)
图案选用了1973年在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蟠龙兽面纹罍。画面上端印有“蟠龙兽面纹”“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73年辽宁喀左出土。酒器。器高45.2厘米、口径15.3厘米,重8.2公斤。”等字样。图案上的这件罍为圆形,小口,圆肩,双耳衔环,腹下部有一兽形鼻盖,盖上有一条昂首蟠龙,周身有繁缛的兽面花纹。
邮票上的青铜器

《燕侯盂》(8-7)
图案选用了1955年在辽宁凌源县马厂沟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燕侯盂。画面上端印有“燕侯孟”“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55年辽宁凌源出土。食器。器高24、口径34厘米,重6.45公斤,铭文说明此孟为燕侯所用。”等字样。图案上的这件燕侯盂,圆口,深腹,双附耳,圈足,器身以纹为主要装饰花纹。器内底有铭文“医侯作饽盂”五个字,表明为燕侯所用的器具。
邮票上的青铜器

《日己方彝》(8-8)
图案选用了1963年在陕西省扶风县齐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日己方彝。画面上端印有 “日己方彝”“西周(公元前十一世纪一公元前七七一年)1963年陕西扶风出土。酒器。器高38.5厘米,重12.8公斤。”等字样。图案上的这件日己方彝,呈长方形,四壁较直,四角有扉棱,器上有四坡形的盖,器的四面以兽面纹和鸟纹为装饰。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03-26 东周青铜器
         东周青铜器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宴飨或婚丧礼仪时所使用的青铜礼器和乐器,也包括一些生活用具、车器、马饰、兵器及工具等。东周的青铜工艺有很大发展,是继西周青铜器后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高潮期,出现了分铸法、失蜡法等先进技术。春秋后期,青铜器的器形设计与实用相结合,造型富于多样式,新奇精巧。特别是金属镶嵌工艺、线刻工艺开始盛行,铭文的美化进程更为全面,使青铜器进入了一个从器物、纹饰到铭文全面装饰化的新阶段装饰图案极为丰富多彩。
         2003年12月13日发行,志号为2003-26的特种邮票《东周青铜器》,邮票全套8枚,选取了最具有东周青铜器代表性的盘、尊、鼎、匜、簋、壶、提梁盉等8件器物,造型各异,装饰精美,具体生动地展现出了中国青铜器时代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水平。分别描绘了龟鱼纹方盘、秦公簋、中山王铁足鼎、曾侯乙匜、神兽尊、凤纹尊、莲鹤方壶、龙兽提梁盉的形象。
         此次发行的《东周青铜器》邮票是1964年发行的《殷代铜器》和1982年发行的《西周青铜器》邮票的继续,设计上体现了前后3套邮票风格的衔接和创新。3组青铜器邮票都是8枚一套,邮票上的器物大小形状不一,设计上变化中求统一。因此,3组邮票虽跨越40年之遥,出自不同年代人之手,但看上去大气悦目,似姊妹系列。与殷代、西周青铜器邮票一样,《东周青铜器》邮票均选择了影雕套印的印刷方式,即铜器的轮廓、层次、纹饰用雕刻凹版印刷,而铜器表面古色古香的锈斑则用多色照相凹版(影写)印刷,既突出了青铜器的原始风貌和质感,也强调了它们的精细纹饰和立体感。这样雕影套印互为补充、互为映衬,雕刻为主、影写为辅,雕刻重实,影写轻虚,雕刻重笔,影写重墨,雕刻主苍,影写主润,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在纯白的票幅上,设计者涂以渐变的灰黄色调相衬,突出各种器物造型特征,虚实相映,光线柔和,明暗对比鲜明,富有古朴优雅的艺术氛围。
邮票上的青铜器
板式二
邮票上的青铜器

《龟鱼纹方盘》(8-1)
画面中的龟鱼纹方盘,盘体成长方形,宽折檐,檐角圆转,腹直壁,两长边各有二铺首叩环式耳。平底,下承四伏虎形足,虎背上有倒伏变龙与盘底相连。口檐上饰蟠蛇纹,以云纹衬底内底满布浮雕的龟、鱼、蛙等水生动物,间以龙纹。口檐下外壁饰一周斜角回纹,腹壁饰浪花状的蟠龙纹以及各种浮雕禽兽。盘壁靠近转角处所设的浮雕蹲坐鸟身人像尤为奇特。底缘、铺首、伏龙、四兽之上,又饰有蟠龙纹、鳞纹、线索纹、重环纹、云气纹。龟鱼纹方盘所饰各种形象,神秘离奇,富有神话色彩。
邮票上的青铜器

《秦公簋》(8-2)
画面中的秦公簋,圆口内敛,有子口;鼓腹,圈足,双兽耳;上有半球形盖,顶端为圆形捉手,倒置可做圈足。盖与器身均饰细小蟠蛇纹及条纹,圈足饰兽体卷曲纹。器、盖上铸有铭文。 
邮票上的青铜器

《中山王铁足鼎》(8-3)
画面中的中山王铁足鼎,铜身铁足,复钵形盖,子口内敛,腹部稍鼓并饰一道凸弦纹,两侧对称竖置一对长方环形附耳;底部平缓,接铸3个粗壮的蹄形铁足;盖顶部等距立3个环钮。盖钮以下至足部以上铸刻着铭文。
邮票上的青铜器

《曾侯乙匜》(8-4)
画面中的曾侯乙匜,呈椭圆形,直口,方唇,腹微鼓,平底,假圈足,形如瓢。此器前有带盖流,后有龙形錾手。颈腹有镶嵌的云纹和龙凤勾连纹。流盖上的前部作兽面形,后部为两条鸟首龙纹。錾上铸出龙首、龙尾之状内底铸有铭文。造型流畅,工艺精妙,富有一种中华艺术之精魂。 
邮票上的青铜器
《神兽尊》(8-5)
画面中的神兽尊,兽首耳,角直立,张颌露齿,双目圆睁,鼻梁与鼻孔用卷云纹、涡纹勾出。兽体粗壮,腹空,背部开椭圆形孔,有盖。盖略拱,有链与颈部环钮相连。盖面饰浮雕盘蛇,蛇身饰鳞纹,蛇头昂起形成盖钮。兽颈、腹部饰变形蟠龙纹,并饰以粗疏的雷纹。器后置一条直立曲尾攀附的龙形錾,龙为独角,圆眼,张吻,饰叶形鳞纹。器皿足短矮,内侧空槽。造型活泼大胆,通体散发着一种灵性与生命力,既体现了器物的实用功效,也凸现了极高的欣赏价值。
邮票上的青铜器
《凤纹尊》(8-6)
画面中的凤纹尊,侈口,垂腹,通体饰纹华丽。口檐下为四组由相同的长尾鸟组成的瓣形饰,鸟长尾上卷为S形,作鸣叫起舞状。颈部以两道炫纹为盉,以乳钉、牺首为界,饰四组两两相背的分尾小鸟。腹部主纹是以一条S形纹饰带为栏首,饰以两对大型凤鸟纹,凤鸟相向,顾首,展翅挺立,目光炯炯有神,喙上举,长冠逶迤,两侧分尾上下卷曲作C形,鸟爪等均用曲线勾出,两鸟中有一龟形纹。此器敦实稳重,线条流畅收放有致,饰纹华丽丰富,特别是形态各异的鸟纹赋予了器物勃勃生机。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莲鹤方壶》(8-7)
画面中的莲鹤方壶,此器大体呈方形,双耳为镂空的顾首伏龙,颈部与腹部四隅皆饰以兽形扉棱,器身饰相缠绕的蟠龙。盖顶作镂空莲花瓣形,中立一鹤,昂首舒翅,故得名。足饰虎形兽,足下承以双兽,兽首有突出的双角。此壶造型优美新颖,艺术构思巧妙,纹饰繁复,蟠龙、花瓣、立鹤、虎兽等极大地丰富了器物的装饰性,不仅升腾着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舒扬之美,而且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
邮票上的青铜器

《龙兽提梁盉》(8-8)
画面中的龙兽提梁盉,小口,短颈,扁圆腹,三蹄足。曲颈龙首形短流,周身饰龙纹,左右并饰龙腿。龙角向后弯曲,角上及龙首两侧各出两条昂首龙纹。腹部以4条线纹为栏,中间饰一周菱形几何纹。覆盘式盖面饰菱形几何纹,以一头粗壮的兽形盖钮为中心,盖上饰圆雕走兽、昂首噬人的蛇。走兽有虎、鹿等。龙形提梁饰菱形几何纹,前后有两段透雕棱背,提梁上有一环。此器风格纤巧,清新,造型独特,做工精细。
邮票上的青铜器

1996-11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宝鼎(小型张)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12-16  国家博物馆
中国邮政定于2012年7月8日发行《国家博物馆》特种邮票1套2枚。邮票分别体现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尊和鼎。设计者:李昕、李群
邮票上的青铜器
(2-1)T 馆藏文物—尊 1.20元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邮票上的青铜器
(2-2)T 馆藏文物—鼎 3元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因器腹部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而得名,“后母戊”是某位商王母亲的庙号。此器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此器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中国先秦时期最重的青铜器,反映了殷商青铜冶铸业的技术水平,是商周青铜器的代表作。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12-22   三星堆青铜器
2012年9月26日,发行特种邮票《三星堆青铜器》,志号2012-22,全套2枚,另有小型张一枚。其中全套两枚邮票设计者为千哲,两枚邮票展现的三星堆青铜器分别为“戴冠纵目面具”和“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小型张,图案是青铜大立人像
邮票上的青铜器

另外,在一些套票里也有单张的青铜器。
1954年的特9《伟大的中国》里4-3虢季子白盘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16-17《殷墟》里3-2 殷墟.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17-17《凤文物》里6-2西周. 晋侯鸟尊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19年发行《国际邮展》邮票小型张【曾乙侯尊盘】
邮票上的青铜器

2022-19《虎文物》里的
邮票上的青铜器
6-1 商. 伏鸟双尾青铜虎
邮票上的青铜器
6-4  汉.错金铭文铜虎节
邮票上的青铜器

湾湾那边发行的2014特616《中华古代文物邮票——殷墟》,其中有牛方鼎和三节提梁卣
邮票上的青铜器

邮票上的青铜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