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在文博圈中,麻浩崖墓名气很大,因为有中国存世最早的佛教石刻造像。慕名前往,结果闭馆,开放后去了两次,很有意思,也增加了我寻访乐山崖墓的兴趣。乐山的崖墓真的有点多。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麻浩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麻浩崖墓麻浩崖墓其范围包括斧头湾,东西长约200米、上下宽约25米,有编号的崖墓544座,层层叠叠,墓门披连,密如蜂房,极为壮观。主要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崖墓。墓中保存着许多汉代建筑、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且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神话故事,以及画像石棺、书法题刻。麻浩崖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浩崖墓,墓室分为单室、 双室、多室 3
种类型。均由墓门、甬道、主室、棺室、耳室等组成。棺室内凿崖棺。后室设灶台案龛。单室墓一般是在主室一侧设一棺室。双室墓在后室两侧设棺室。多室墓结构较复杂,墓门由两柱分为2~4个门洞,前室横列,其后平行开凿2~4个后室。各后室结构相同,前设甬道,两侧设室。
石刻多见于双室墓和多室墓的墓门及前室。技法为高浮雕、弧面浅浮雕和阴刻;内容有仿木构建筑、画像和文字题记。
看仿木构建筑
看造像雕刻(崖墓很早就被破坏了,空空如也,所以造像留存不多,主要看石壁浮雕)
前一篇:乐游乐山——两处唐代小石刻
后一篇:乐游乐山——麻浩崖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