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2019-12-16 17:1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大足主要石窟区有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 舒成岩、尖山子等处。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石窟区则是北山和宝顶山两处。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于唐末,至南宋结束,具体是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公元892~1162年)。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北山,古称龙岗山,唐朝末年割据东川的昌州刺史韦君靖曾在这里贮粮屯兵,称为“永昌寨”。景福元年(892),韦君靖在寨内西翠壁(今北山佛湾首先凿刻佛像。此后,当地官吏、绅士、僧尼陆续筹资造像,历经五代,直至南宋绍兴年间,留下了佛教石刻造像6000余尊。
      北山石刻以大佛湾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观音坡、营盘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处。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沿崖造像。从南到北形状若新月,龛窟如蜂房。龛窟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100号为南段,101~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浅小龛窟残毁外,其余均保存完好。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页(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北山摩崖造像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都是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龛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特别是有很多观音造像。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珑,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品味。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划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珑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洲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较高价值。
(以上文字摘自百度百科)
隔了很久来整理照片,写游记,忘掉大半,也傻傻分不清各时期题材。就按照片顺序依次述说。

第1号是韦君靖像。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韦君靖碑,位于佛湾之首,通编为第2号。碑高260,宽310厘米。由军事判官将仕郎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文,唐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5年)上石。碑文分上下两部左行竖刻,上部53行,除首行刻35字外,其余满行为30字,计1440字,字径3.5厘米;下部101行,计2866字,字径2厘米,序署145名节级将校名衔。碑不题名,首、次行署韦君靖累衔:"金紫光绿大夫,检校司空,使持节都督昌洲诸军事守昌洲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韦君靖建。"史称"韦军靖碑"。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3号窟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5号窟,毗沙门天王像。
此龛是韦君靖据《毗沙门天王经》镌造,韦君靖造此像有自我比附为唐之毗沙门王之意。传说,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安西城(今新疆库车县)被番兵围困,有表请救援。但路途遥远,救兵难到,唐明皇即让不空和尚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救援。于是天王金身出现,大放光明,同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和铠甲绳,神兵著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地动山崩,番兵大败。唐玄宗闻奏大悦,救令诸道节度,所在州府于城西北及营寨并设其像供养。此后,毗沙门天王像被军旅视为保护神,可得"神力",故永昌寨韦君靖携刻此像。
毗沙门天王又名北方多闻天王,是佛教护持北方的护法神、。龛正中携刻的北方天王,身材魁伟,威武强悍,顶盔贯甲,双眉倒竖,怒目圆睁,给人以一种威严雄焊,强有力的慑服感;天王两侧力士怒目咧嘴,面目狰狞,持刀挥棍,勇不可挡;这些形象恰似唐代赳赳武夫,给人以刚劲之美感。左侧男、女侍者则英俊儒雅,贤淑端庄,衣饰贴体,线条道劲流畅,技法娴熟。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北山佛湾的观世音菩萨是大足石刻中最集中、最多、最精美的。人们敬仰观音,视观音为"美神",因此,北山佛湾有"美神荟萃的艺术宫殿"之说。观世音,是楚文的意译,也译做"观自在""光世音","观世自在"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观世音",在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常略去"世"字,简称"观音",这个称谓一直沿用今天。据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记载,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七世纪,天竺(今印度)已经有了"观世音",是对孪生小马驹。它作为婆罗门教中的"善神",象征慈悲和善,神力宏大。公元前三世纪,佛教大乘教产生,便将婆罗门教中"善神"观世音,正式吸收成为佛教中一位慈善菩萨,名称"马头观音"。公元元年前后,又将"马头观音"改作男子身。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时代环境、风土人情、审美意识,以及信仰心理因素等原因,观音逐渐演变为女性化,至宋代时基本定型。大足石刻中的观音几乎全是女性形象。
9号窟 千手观音。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0号窟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龛内左右石壁以及外龛左右崖壁六块石面上有北宋书家,范祖禹撰写的《古文孝经》。社会上流行的《孝经》是十八章,这个石壁上刻的是二十二章,因此格外珍贵。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文中夹杂的O,是句子之间的分隔符号,相当于现代的句号。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编号104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12窟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13号龛,水月观音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0号龛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2号龛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3号龛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5号龛,数珠手观音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6号龛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128号龛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第130号龛,摩利支天,宋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第133号龛,水月观音,南宋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足石刻考查团参观北山宝顶山等处唐宋造像,考查团是由江宁杨家骆应大足县县长郭鸿厚、县参议会议长陈习刚之邀组织的,考查团成员有马衡、顾颉刚、张静秋、朱锦江、冯四知、庄尚严、付振伦、梅健鹰、雷震等人。
大足石刻艺术(一)北山摩崖造像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