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2024-11-27 10:16:44)
标签:

杂谈

分类: 地图邮票
特16 东汉画像砖
         东汉的画像砖是嵌在墓壁上代替壁画和石刻的装饰品。图案内容和当时的其他美术作品一样,表现着战争、狩猎、车骑、宴饮、舞乐等生活场面。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技法上一般具有现实性,质朴、写实、生动,尤其是成都一带出土的汉砖,不仅有丰富的生活内容,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是研究获得东汉时期文化和生活知识的重要资料。
        1956年10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一套《东汉画像砖》特种邮票,全套4枚。该套邮票的选题,原设想列入“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后因发行计划的变动,使该套邮票成了单独一个系列的特种邮票。该套邮票的左边框统一装饰着长条花纹,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又和“伟大的祖国”系列邮票中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形式、风格相一致。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发行日期】 1956年10月1日      【齿孔度数】 14度   
【雕刻者】孔绍惠【设计者】 孙传哲 【印制厂】 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规格                               
109               井盐生产        4分         1200万枚                37mm×22mm
110              住宅建筑         4分         1200万枚                37mm×22mm
111              涉猎农作         8分         1800万枚                37mm×22mm
112              马车过桥         8分         1800万枚                37mm×22mm

《井盐生产》(109),橄榄绿色。图案是于四川省成都市北杨子山一号东汉墓出土的一块东汉画像砖。
画像以起伏的群山深谷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古代四川人民在山里开采井盐的劳动情景。画面左下角是一眼大口盐井,井口上设置着高耸的井架,井架分为两层,每层对站着两个井盐工人,他们拉动安装在井架上的辘轳(定滑轮)绳索,用吊桶从井下汲取盐卤。画面右下角是五个煮盐锅连在一起的长方形大灶,汲取的盐卤沿着一根中空竹管送至灶前桶内储存,大灶火门前席地坐着一个工人,他忙着往灶内添柴,火焰熊熊,正在进行煮盐劳动。山前,工人们背着沉重的盐包,弯着腰,正在把生产出来的井盐运送出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岭,树木林立,野兽出没,山间隐约可见打柴归来的樵夫和弯弓射鹿的猎手,颇具自然情趣。整个画面既准确地反映了手工业生产井盐过程中汲卤、输卤和煎煮的三道工序,也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井盐生产的自然环境,能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住宅建筑》(110),青灰色。图案是于四川省成都市北杨子山二号墓出土的一块东汉画像砖。画像描绘了一座四周有围墙的方形宅院。
画像反映出了中国汉代居住建筑的基本特点。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侧是住宅的主要部分,右侧是附属建筑。住宅的主要部分又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大门装置着栅栏,院内有一对鸡正在激烈争斗,象征汉代的斗鸡风俗;后院是面阔三间的单檐悬山式房屋,屋宇宽敞,屋内有宾主二人席地而坐,开怀对仗,院内有一对鹤在翩翩起舞。附属建筑也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有厨房、井栏和晒衣架等生活设施,后院建有一座高高的望楼,楼下系一只猛犬,院内有仆役正在进行清扫。整个建筑楼舍齐整,高墙环绕,长廊相隔,斗鸡舞鹤,宴饮作乐,既比较完整地展现出了一座地主庭院的建筑面貌,又生动地描绘出了富豪们的生活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涉猎农作》(111),棕灰色。图案是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出土的一块东汉画像砖。画像描绘了中国汉代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情形。
画面内容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射猎内容,占2/3;下半部分是农作情形,占1/3,全画以上图为主,下图为辅。射猎图中,两个猎人在荷塘边上射鸟,都是“弓开如满月”,全神贯注,瞬息即发。那挺直的左手和弯曲的右手,都给人一种特别用力的感觉。右边的猎者,显然以中间四只芦雁的右下方那一只为目标,他态度镇静,胸有成竹。左边的猎者屏气凝神,弯弓向天,正瞄准着左上角那只芦雁的胸膛,很想能够一箭穿胸,但神情显得有些紧张,好像没有右边的猎者老练。天空中那十多只芦雁,原是列队向着一个方向飞行。但被猎者惊吓,中间的和右边的都向右飞,左边的向左飞,一时队伍零乱,“落荒而逃”。池子里的水鸟和游鱼,似乎也受了虚惊,一个个都离开岸边,向远处游去。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和结实饱满而垂下了头的莲蓬,仿佛也在欣赏猎者高超的射技。农作图描绘了古代人民紧张收获的劳动场面。右边两人似乎是壮劳动力,他们手持镰刀直立收制,其中一人举手过顶,用力之猛可以想见;右边三个人手持镰刀,弯腰收割,连送饭的人已经来了都毫无所知,可见劳动十分紧张;送饭的人肩挑饭箩,手提菜盒,既没有放下担子,也没有招呼收割的人,只在那儿站立着,被眼前的劳动场景吸引住了。画面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四川地区收获稻谷季节的农忙景象。画像将射猎和农作两种不同的劳动场面设计在一幅图案中,巧妙地表现了劳动人民渔猎农作的情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马车过桥》(112),黑紫色。图案是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出土的一块东汉画像砖。画像描绘了一辆马车通过一座多桩多孔木梁桥的情景,真实地表现出了中国汉代交通工具和桥梁建筑的情况。
画面中,一辆一般官吏乘坐的“轺车”,装饰着普通伞盖,车厢四面敞露,驾着双马,飞扬着四蹄,奔驰在桥上;车上坐着两个人,左边的是主人,右边的是马车夫,车旁有侍从一人骑马紧紧跟随着;桥下是宽阔、清澈的流水。整个画面韵律和谐,富有动感。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1999-2 汉画像石
        汉画是中国汉代时期众多艺术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它所涵盖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为画绘,如壁画、帛画、漆画、色油画、各种器绘等;二为浮雕,如画像石、画像砖、画像镜、瓦当等及其拓片。汉画内容丰富,其中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产活动、仕宦家居、社会风俗等,形象繁多而生动,被视为一部形象的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汉画艺术深沉雄大,画面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运动感,而且表现手法多样,形态各异。在汉画中,既有许多写实性强的作品,更有许多夸张变形、生动洗练的作品。汉画继承了前代艺术的传统,使之发扬光大,以其成熟、丰富的形式影响着后代。从汉画中,可以看到中国艺术传统的来龙去脉。汉画是具有中国风貌和泱泱大国气派的美术作品,能使人精神振奋,能给人一种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从保存的现状看,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保留得完整性上,汉画里雕刻类作品整体上都超过了画绘类作品,故在汉画研究和使用中总是以画像石、画像砖为主,而且所说的汉画,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是指画像石、画像砖及其拓片。其中画像石因数量大、手法多、题材广泛、形象丰富而受重视。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邮政局发行了一套《汉画像石》特种邮票,全套6枚。这套邮票的6枚图案,均采用原石拓片,画面十分清晰,既显得古色古香,又清楚地体现出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在装帧设计上吸取了国画的装裱形式,图与边框同色,分别是墨绿、橄榄绿、深蓝、深棕、土黄、蓝紫,主图底色统一采用淡黄色,沉稳而凝重。
【发行日期】 1999年3月16日
【邮票规格】 54×40毫米  【齿孔度数】 12度  【版别】 胶印
【设计者】 呼振源 【印制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图序                 图名            面值          发行量                       规格                               
(6-1)T       牛耕             50分        2603.35万枚         40mm×30mm
(6-2)T        纺织            50分        2603.35万枚         40mm×30mm
(6-3)T        舞乐            50分        2603.35万枚         40mm×30mm
(6-  )T       车马出行    150分      2438.35万枚         40mm×30mm
(6-5)T      荆柯刺秦王 150分      2450.85万枚         40mm×30mm
(6-6)T      嫦娥奔月      150分     2450.85万枚         40mm×30mm

《牛耕》(6-1)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牛耕图》,以陕北的农作放牧为题材,表现了先进耕作法。画中二牛并列前行,犁衡搭于两牛颈部,衡引一长辕犁;一农夫扶犁举鞭驱牛;一童子手提口袋,好像在点播下种。这件作品雕刻手法简洁、概括,横线的牛与竖线的人组合、搭配得协调而平稳,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劳作热情,富有动感。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纺织》(6-2)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纺织图》,画面中清晰地呈现了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是研究纺织史的珍贵资料。纺织图的雕刻技法以弧面浮雕为主,即剔除物象轮廓线外的地方,在轮廓线内的物象则刻成略凸的弧面,使物象有凸起感,再用阴线刻细部,物象显得十分丰富。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舞乐》(6-3)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舞乐百戏图》,邮票图案选用的这幅舞乐图作品,属于汉画像石舞乐图中最简略的一类:画面左边二人一组的调瑟伴奏代表乐队,中间一人舒长袖舞代表歌舞,右边一人倒立代表杂技。原画面上方,画师雕刻了一条有力度的曲线,犹如一缕云气,既将三种在画面上平列的艺术形式串连成一个整体,也以生动的形式填补了画面上方的空白,使画面显得紧凑而有活力,并以其强烈的动感和张力而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车马出行》(6-四)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邮票图案选取了“主车”这个局部。主车为四马所驾的“施耳轺车”,两位持戟骑士导前,后有一骑吏断后,主人高冠博带坐在四马相拉的轺车上,威风凛凛。在导骑和主车之间的空白处,画师刻了一只撒腿疾奔的兔子,既使画面显得充实而均衡,又寓意车骑奔跑的快速,构思巧妙,十分传神。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荆轲刺秦王》(6-5)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图》,画师捕捉住了匕首击中铜柱的那个瞬间,以铜柱底部为中心,人物呈放射状向四方运动,活泼泼地展现出了在生与死、追与逃、止与行矛盾中最激烈的一刹那。特别是画师采用艺术夸张,让匕首穿透铜柱,让掌握着强权的秦王和官员乱作一团,让秦舞阳惊慌伏地战栗畏缩,既衬托出了荆轲的勇敢无畏,也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形象总结,独具匠心,十分精彩。画面采用平面浮雕的手法,突出人物形态,用阴刻线刻画衣纹和五官,用刀简洁明快,造型粗犷古拙,气势炽烈,体现了力和气质的美。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嫦娥奔月》(6-6)T,图案选用了汉画像石《嫦娥奔月图》,画面上,左方刻有一圆轮为月亮,内有蟾蜍;右方刻有一位人首蛇躯的女子,头梳高髻,身穿宽袖长襦,后拖屈曲长尾,臀部有双爪,双手前拱,面向月轮,做升腾状;画面散布有九个星宿及云气相簇拥,加强了嫦娥奔月飞翔于天际的气氛。画面构图丰满,人物造型优美,主题鲜明。
邮票上的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