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甘肃石窟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中心有大佛和二胁侍

佛像高1.03米,为西魏造像的代表作,佛结跏趺坐,漩涡纹高肉髻和发纹,长圆脸,面带笑容,腰系长带,衣摆分三瓣自然下垂。背光及头光内雕刻伎乐天,细致精美。


头光分三层构图,中心为规整的莲花图案,其次为忍冬纹,枝蔓呈S形自由曲折,最外为十二飞天,以正中的小莲花化佛为中心,两侧各六身,或手持贡品,或弹奏乐器,飞天的衣带向外飘扬。










洞窟中央是罗睺罗授记,佛像和他的儿子罗睺罗,宋代重塑
窟内第九龛,小沙弥,弟子高0.88米,面型圆润,弯眉细目,面带微笑,抿嘴。

10号造像碑为精品,北魏晚期。通高1.38米,宽0.78米,分格雕刻表现大乘思想的三世佛、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及佛传故事。佛传故事有燃灯授记、乘象入胎、诞生、剃发出家、树下思维、降魔成道、鹿野苑说法、涅槃等内容,是北朝时期保存情节众多、雕刻精美的佛传故事造像碑。



第135窟,北魏晚期(516-534)开凿,为西崖三大窟之一。【也有说是西魏】俗称"天堂洞",既王仁裕《玉堂闲话》中称之为"天堂"者。横长方形平顶窟,其独特之处是前壁上部开三个明窗。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壁画约保存50平方米。正壁上部绘涅磐变,其右侧的八王争舍利,构图准确,描绘真切,表现了激烈的争战场景。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