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2019-04-11 17:52:35)
标签:

山西

古建

杂谈

分类: 东走西看

跟随“晋行记”行走太行山水间,看晋东南古建筑和古雕塑。首先来到长治市长子县,这个县历史悠久,是中国往昔尧王的故里、丹朱的封地、精卫的故乡、西燕的古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丹朱是尧的长子,该县名由此而来。

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据说,当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慈林山,十分欣赏这里的佛地风光,便在山上修了这座慈林寺。唐高宗上元元年,李治皇帝从开封去太原,途中曾游览慈林寺,改寺为"广胜寺"并送给寺院两株壮丹花。宋英宗治平年间,赵曙皇帝又把广胜寺改为"法兴寺"。法兴寺因年久失修,面貌破旧,加之所处位置正是慈林山煤矿的主要采掘区域,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地面陷庙基裂缝,殿宇倾斜,院墙走形,有倒塌被毁的危险。县、市、省沿至中央文物部门反复勘察研究,确认这座北魏建筑原地已不能修复,于是,便确定把法兴寺搬迁到对面的翠云山上。

法兴寺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郑惠王赐藏经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广德寺",唐大历八年(773年)又造燃灯石塔一座,宋元丰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圆觉菩萨殿,并更名为"法兴寺",元、明、清又屡有修葺。寺院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上,分列着舍利塔、燃灯塔、圆觉殿和后殿。法兴寺原址的平面布局形式,雏形定于唐代,并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修缮增建,清代的一次竟用十三年之久。但漫长的历史中常遭损毁,山门不知何年己荡然无存。"后魏建修知创始,大唐完构夏更新。兴废几经春"这就是对法兴寺历经沧桑的真实写照,新修的山门是依照遗址尺寸而复建的。法兴寺最为精彩的是宋代圆觉殿内的宋代塑像十二圆觉菩萨像和唐代舍利塔。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国三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这个有点奇怪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进入山门后对称地立于东西两侧的是关帝殿和伽兰殿。关帝殿三间,为明清两代风格。伽兰殿为新增的建筑。(被我们成功忽略了,因为一进山门,注意力都集中在舍利塔了。)

穿过两殿位于中轴线上的便是舍利塔。此塔在法兴寺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记载唐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唐高祖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史时曾到法兴寺观光,他看到这里风景壮丽便大施钱财扩建亲自主持建造了这座石塔。将自己珍藏的37颗舍利子和大藏经赠送给寺院,并被保存在这座石塔之内。他主持建造的石塔,虽经千年风吹雨淋,至今仍完美无缺,矗立如故。该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我国现存古塔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舍利塔又称"石殿",通体用砂石板构造,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边长8.8米,安拱形石板门,外形呈重檐楼阁式,塔檐叠出三层,内部构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檩椽,斗栱支檐,四角为攒尖宝珠顶。下层内槽可绕行一周,四壁有壁画,宝顶藻井内浮雕精美,壁画人物形象端庄,服装色彩深沉。全塔造型十分精致。当年建塔时正逢佛教臻于极盛的唐代,郑惠王赐予舍利子和大藏经更造成深远影响,后人都把此地称作福地,从而才带来了法兴寺的兴盛。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慈翠广法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塔前左右各有一灯台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侧面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背面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塔内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奇怪的叠涩,中间一个凹槽。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舍利塔后,前殿之前有一座燃灯塔。燃灯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有两层基座,下层基座为叠涩束腰式,底盘周围雕刻有跑兽,壶门内雕有伎乐天八个;隔柱上刻有"唐大历八年清信士董希睿……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所以人们又叫它石雕长明灯。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塔身中空,每门边雕束莲柱一根,上置栌斗,两柱间上刻阑额,雕有方形门与破子棂窗,夜间灯光由四门射出,光照寺院的四周。全部为石雕,形制美观,雕工精细,反映出唐代的石雕艺术水平。国内现存唐代石灯塔仅有三个,法兴寺这盏石灯造型最精巧,雕刻工最细,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古石雕的珍品。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前殿,又叫圆觉殿,是寺内最大的建筑,建于宋元丰三年(公元1066年)。殿高约8米,石门框,木板门,青石小八角柱上刻缠枝花纹,格扇窗、骨架全为石柱、木柱支撑,斗拱肥硕,飞檐腾空,气势非凡,雄浑庄重。顶为六架椽悬山顶,五脊六兽。前檐青石墙上雕有动物、莲花图案,刻工细致,生动有力。殿门上槛刻有铭文。殿内的佛坛十分宽大,殿内的18簿佛像多为宋代泥塑。殿中石砌一"凹"字佛台,中放释迦佛像高约3米,端坐方形莲台上。坛上释迦结跏而坐,二弟子躬身相侍,文殊、普贤分驾狮、象位于两侧,护法金刚两尊位于台上前角。南海观音则与释迦佛像背向而坐。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看圆觉殿,可以清楚看到普拍枋。目前所知的最早实例是平顺的五代建筑大云院,说明此殿修建时间晚于五代。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大殿背面,大殿的鸱尾是按照宋代风格重塑的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钱绍武的书法还是挺有意思的。对联是:两手把大地淄泥捏扁搓圆洒向空中全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这是化用了清代舒藻题昆明西北玉案山筇竹寺联“两手把大地山河捏扁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 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出光明。”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彩塑保存在十二圆觉殿中,依东、西山墙各坐有五尊,后檐东、西次间各坐有一尊。只有东次间的一尊有近年修复的痕迹,其余十一尊像都是保存完好且少有重装的宋代原塑。12尊圆觉像或裸露上身,或披衣裸,面部丰腴,肌肉丰满,高髻秀眉,庄重优美,神态俊逸,服饰色彩柔和,衣纹起伏流畅富有韵律感,体态自如而神情各异,项下璎珞简练。此殿彩塑造型俊美,工艺极精,是宋代彩塑的精品,与大同华严寺辽代塑像、太原晋词的宋代塑像都是同一时期彩塑艺术的代表作。圆觉殿塑匠人冯宗本,画匠人陈道荣、吕荣。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一手托腮作沉思状,神情溢于眉梢,流于口角,更给人以和颜悦色可亲之感。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殿内不准照相,塑像图片来自网上)

法兴寺十二圆觉菩萨这十二尊泥塑成像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是塑佛维那宋汶、田昺,塑匠人冯宗本,画匠人陈道荣、吕荣的作品。有明确的塑成年代和匠师,这在我国现存的宋代彩塑中,是独一无二的。几个默默无闻的民间塑匠居然能够成就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北宋雕塑艺术的整体水平可见一斑。可惜,北宋的原塑存世太少,仅有的几十件作品大多被后世重装,失去了原有的风采。说宋代佛塑已经流于程式和世俗,缺少形神兼备,具有宗教感化力的作品,以法兴寺十二圆觉像来看,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公允。

圆觉菩萨的信仰和晚唐以来《圆觉经》的流行息息相关。因为圆觉菩萨中的头一名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使《圆觉经》和五台山的各寺院也有了联带关系,据说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显通寺)、金阁寺等大寺都建有过供奉圆觉菩萨的“十二大院”。据《圆觉经》,十二菩萨的排名依次是,文殊、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

后来遇上崇庆寺的看守者,他当年参与了法兴寺搬迁。我特意请教了这些圆觉菩萨的包装问题,他很生动地讲起当年的细节。手臂用毛毯包裹,关节处怎么包裹,在菩萨手掌手指处塞木屑加以固定,这些包裹好后,外面钉木框,再填充,这些碰撞翻倒也不影响,这里记的只是一些皮毛,我建议他们把这些口述历史记下来,就像柴泽俊老先生记录的永乐宫搬迁过程一样,很有意思,也很有必要,他说,当年参与的七个人都死了三四个了,知道的人越来越少。

大殿后的毗卢殿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毗卢殿前左右各有一偏殿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偏殿外墙上嵌有一首诗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听说寺内有宋代的牡丹花,差点错过,还好毗卢殿前有个工作人员,询问后才知毗卢殿台基下方有两株宋代牡丹花,有一千年了。可惜来得早,还在打花苞,估计要等到端午前后才能盛开。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叶子比较瘦长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雌雄有别,雄花为牡丹王子,雌花为牡丹仙子,花开之大乃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牡丹所不及。

山西古建之旅(六十)长治法兴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