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之旅(十八)五台县南禅寺
 (2018-08-31 11:21:27)
	
			
					(2018-08-31 11:21:27)		| 标签: 山西旅游古建筑文化杂谈 | 分类: 东走西看 | 
依依不舍的离开佛光寺,赶去位于五台县西部阳白乡李家村的南禅寺。
1937年6月,佛光寺被梁思成、林徽因发现,这无疑成为了中国建筑研究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南禅寺发现之前,佛光寺是我国仅存的已经被发掘过的唐代建筑。而在20世纪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在古建筑普查中发现了比佛光寺更早的唐代建筑南禅寺,这是继佛光寺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大佛殿建于1.1米高的台基上,殿前筑以月台,我国唐代建筑中多无月台,国内现存几座唐代殿堂有月台者仅南禅寺一例,月台两侧与殿基台明交接处,无叠楞收刹,垂直垒砌,在我国古建筑中颇为罕见。大殿面阔、进深各3间,面宽11.62米,进深9.9米,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灰色筒板瓦。檐柱12根,其中3根抹棱方柱当是始建时遗物,其余皆为圆柱,是中唐时期重修时更换的。殿内无柱,无天花板。屋顶重量主要通过梁架由檐墙上的柱子支撑,檐墙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的作用,不负载重量。四周各柱,柱内微向内倾,与横梁构成斜角,四根角柱稍高,使出檐深而不低矮,给人以简练、稳健、庄重、秀丽之感。
殿内有泥塑佛像17尊,安置在凹形的砖砌佛坛上,佛坛上后部正中为释迦牟尼塑像,庄严肃穆,总高近4米,基本保存了原有风貌,是现存唐代塑像的杰出作品,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头上发髻和陕西乾县唐墓壁画中的人物极为相似。这些塑像,虽经元至正三年(1343年)妆绘,但相貌、轮廓、衣饰、手法均不失唐塑特征。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的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具有唐代风格的鸱尾,参照唐代渤海国建筑所遗鸱尾及西安大雁塔门楣线刻唐代佛寺图、晋城青莲寺唐碑线刻佛寺图、敦煌唐代壁画佛寺图中的鸱尾形象恢复。

斗栱与佛光寺相比,简单朴素多了。仅施柱头斗栱,无补间斗栱。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杪单栱偷心造。



签狮子的武士撩蛮被盗了

 牵象的拂菻还在
牵象的拂菻还在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