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北京101中学高二10班(人文实验班)宣南书馆听书小记

(2012-12-13 07:55:13)
标签:

宣南书馆

评书

101中学

人文实验班

娱乐

第一部分:

 

高二10班文化之旅——走进宣南书馆,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  

 

 http://s15/mw690/4a7ee0d8gd0b0ace3747e&690北京101中学高二10班(人文实验班)宣南书馆听书小记" TITLE="【转载】 北京101中学高二10班(人文实验班)宣南书馆听书小记" />

    2012年12月8日,高二(10)班的四十多名同学,在语文老师田圆、杨海威的带领下,在班主任于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关怀下,走进宣南书馆,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开启了人文实验班的文化之旅。当天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最高气温零下3度,且伴有5、6级大风,天气寒冷,却无法阻挡同学们的热情。大家顶着寒风,从校门口出发,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陶然亭站,出站后步行到书馆。宣南书馆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连丽如老师于2007年9月15日创办的,当年在开幕仪式上,连丽如老师十分感慨:“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天桥听书、说书。能够开个书馆,是我多年的情结。”她携四位徒弟,以及李菁、王玥波两个义子每周六在书馆现场说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评书名家连丽如连丽如老师早早就在书馆门口等候着同学们的到来,看到远路而来的年轻观众,连老师非常高兴,安排大家坐在离舞台较近的茶座里,三个同学一壶茶、一包瓜子。同学们喝着茶,品尝着小吃,在京味儿十足的书茶馆儿里,在一阵阵饱含京韵的叫好声中,近距离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的风采,感受了纯正的京味儿。当天下午一共有三场书,头场由中华书局编辑、青年评书演员梁彦说《明英烈》,腰节(中间)由连丽如老师说《东周列国传》,攒底由青年评书演员王玥波说《薛礼征东》。 

    高二(10)班常瑞阳同学记录了自己当天的感受:说来很惭愧,出生在北京的我竟是头一次听到这样一场原汁原味的评书,头一次知道原来有这样一种形式,竟然允许场上绘声绘色的话语声和场下的嗑瓜子声同时出现,并且让人感觉如此的和谐。说实话三位先生所讲的《明英烈》、《东周列国》以及《薛礼征东》我是完全不了解的,即使是知道些零散的片段,在先生们无懈可击的诙谐言语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所能做的,便是痴痴地坐着,完全沉浸在一个个故事中。故事很精彩,而我则不满于听故事。我仔细地观察说书的先生。梁彦说书时好像总是皱着眉头,讲到精彩处眉宇间放出一股气来;连先生英姿飒爽,场上场下游刃有余,让我简直不敢继续嗑瓜子,怕是发出声音打扰了人家;波波(王玥波)是200多斤的实力派演员,一上台来霸气十足,沉甸甸的字句抛下来,却也让人捧腹,手挥目送间刻画人物角色分明、惟妙惟肖,真的“就像单口相声一样”。

 

第二部分:

 

从言语间是能看出来先生们的功力的。就说连丽如先生讲的“东周列国”绝对让人晕头转向,一场听下来能理清楚人物国别关系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在加上听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先生说“听书是要动脑子的”。也许听书不能让人都去拿作文一等奖,但是绝对能让人长知识,长见识。先生们“备课”得很详尽:不但要查阅各方典籍确认史实,更要将枯燥的历史语言变成幽默生动的评书语言。连先生当天正好讲到《东周列国传》中“食指大动”和“夏姬之乱”两个典故,她特意从自己高中毕业说评书的人生故事讲起,回忆了面对文化较低的听众不敢讲《三国》的往事,也感慨了当今评书观众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她还插科打诨地批讲了中学生体质下降、长跑猝死的社会现实,为在座的中学生朋友提出了“练好嘴、迈开腿”的殷切希望,一下子拉近了老艺术家和青年学生的距离。文科班的同学们对连先生讲的列国典故也特别感兴趣,能够从故事的春秋笔法中体会出蕴含在微言深处的人生大义。即便是走出了书馆我依旧无法将那些故事从脑海中放下。今天早上听了莫言的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也讲到了说书人。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昨天书馆中的场面。于是我重新思考评书之于我这个新人,之于那些老听众们,以及之于这个时代文化的意义。我更愿意相信说评书不仅仅是你说之,我听之那么简单。我更愿意相信,正是有了这样一群讲故事的人,这个文明才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下去。我们的文化是从故事中走出来的,无数讲故事的人,无数听故事的人以及无数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也许就是故事的精彩、神奇之处吧。它可以用来塑造一个天真孩童的世界观,也可以用来铸成一个民族,一段文明最核心,最伟大的灵魂。我们听的是故事,却不仅仅是故事。评书是故事,不过故事无处不在。我们也在讲故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也许我将继续听下去,说不定我也有一天能够走上台去说别人的故事,说自己的故事。这样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一同走到故事中去。明天,再让我们从故事中走出去,走进新的故事中去。

 

                                                            转自北京一零一中学校园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