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北京101中学高二10班(人文实验班)宣南书馆听书小记

标签:
宣南书馆评书101中学人文实验班娱乐 |
第一部分:
高二10班文化之旅——走进宣南书馆,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评书”
第二部分:
从言语间是能看出来先生们的功力的。就说连丽如先生讲的“东周列国”绝对让人晕头转向,一场听下来能理清楚人物国别关系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在加上听明白故事的来龙去脉,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先生说“听书是要动脑子的”。也许听书不能让人都去拿作文一等奖,但是绝对能让人长知识,长见识。先生们“备课”得很详尽:不但要查阅各方典籍确认史实,更要将枯燥的历史语言变成幽默生动的评书语言。连先生当天正好讲到《东周列国传》中“食指大动”和“夏姬之乱”两个典故,她特意从自己高中毕业说评书的人生故事讲起,回忆了面对文化较低的听众不敢讲《三国》的往事,也感慨了当今评书观众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她还插科打诨地批讲了中学生体质下降、长跑猝死的社会现实,为在座的中学生朋友提出了“练好嘴、迈开腿”的殷切希望,一下子拉近了老艺术家和青年学生的距离。文科班的同学们对连先生讲的列国典故也特别感兴趣,能够从故事的春秋笔法中体会出蕴含在微言深处的人生大义。即便是走出了书馆我依旧无法将那些故事从脑海中放下。今天早上听了莫言的获奖演讲《讲故事的人》,也讲到了说书人。这时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昨天书馆中的场面。于是我重新思考评书之于我这个新人,之于那些老听众们,以及之于这个时代文化的意义。我更愿意相信说评书不仅仅是你说之,我听之那么简单。我更愿意相信,正是有了这样一群讲故事的人,这个文明才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延续下去。我们的文化是从故事中走出来的,无数讲故事的人,无数听故事的人以及无数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也许就是故事的精彩、神奇之处吧。它可以用来塑造一个天真孩童的世界观,也可以用来铸成一个民族,一段文明最核心,最伟大的灵魂。我们听的是故事,却不仅仅是故事。评书是故事,不过故事无处不在。我们也在讲故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也许我将继续听下去,说不定我也有一天能够走上台去说别人的故事,说自己的故事。这样一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一同走到故事中去。明天,再让我们从故事中走出去,走进新的故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