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月6日七夕王玥波宣南书馆评书定场诗:岔曲《才郎夜读书》

(2011-08-07 10:02:56)
标签:

岔曲

评书

曲艺

单弦

宣南书馆

王玥波

才郎夜读书

七夕

定场诗

娱乐

【按】:这是王玥波8月6日七夕节在宣南书馆第226场评书演出中诵说的定场诗,出自传统岔曲《才郎夜读书》(又名《劝学》)。以下是传统岔曲唱词,可能与玥波现场表演的版本略有出入,请阅者谅解。

 

    才郎夜读书,俏佳人袖掩红(一为银)烛,喜滋滋乜(音咩)斜杏眼,嗔瞅着夫,几次整钗环,含羞欲语言又住。半晌问君,天交何时也,朦胧敢是月方出?恰正是,刘、阮入天台,牛、女银河渡,想来果有桃源路。请问君,不作美的天河是有无?(过板

    才郎说,雅话关雎,因得内助。又道是,歌钟鼓,乐诗赋,夫妇有别方夫妇。卿不闻,萤囊(一为囊萤)映雪,披蒲削竹,负薪挂角,头悬梁,锥刺股,必不教尔自辛苦。到后来,才得万里鹏程,(卧牛)青云独步。佳人闻听把蛾眉蹙,如此郎君请读书。羞答答,转香躯,回绣户,才郎赶进碧纱橱。含恨的佳人说,君请出,奴这茅屋不敢劳尊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奴这青丝隔断你的鹏程路。才郎说,你何苦,夫妻反目皆因为几句书。得欢愉,且欢愉,何必谆谆奈何夫。良宵休辜负,及第待何如,谯楼更鼓已百数,待卑人学上个楚襄王,梦会巫山,不知尊意何如?

 

 

【注】:

    1.刘、阮入天台:据《古小说钩沉》辑《幽明录》略云: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经十三日,采山上桃食之。下山以杯取水,见鞠青叶流下甚鲜,复有胡麻饭一杯流下,二人相谓曰:“去人不远矣。”乃渡水,又过一山,见二女,容颜妙绝,呼晨、肇姓名,问郎来何晚也。因相款待,行酒作乐,被留半年。求归,至家,子孙已七世矣。晋太康八年又失二人所在。

    2.牛、女银河渡:牛郎、织女天河配的故事,七夕节应时应景,在此不作赘述。

    3.萤囊映雪:晋车胤家贫,夏夜读书以萤虫入白绢袋照明(玥波批讲康熙如法炮制,捉上万只萤火虫,却不见光明)。晋孙康冬夜借雪地反光读书。《三字经》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一句。

    4.披蒲削竹:西汉路温舒放羊时,吧借来的书抄在用蒲草编成的席上阅读。西汉公孙弘把竹子削去青皮,以竹简抄《春秋》阅读。《三字经》有“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一句。

    5.负薪挂角:东汉朱买臣曾砍柴为生,边背负着柴禾边读书。隋李密放牛,将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三字经》有“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一句。

    6.头悬梁,锥刺股:东汉孙敬深夜苦读,为防止打瞌睡,将头发系在房梁上。战国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玥波批讲此作法无道理,书读了,功名有了,大腿上全是伤;也有说法说旁边另有一人替苏秦扎,那么这位就不困么)。

    7.关于最后一句的不同说法:有的版本是:“才郎说,你何苦,夫妻不过为的几句书,道学先生当自误,咱们学一个梦会巫山意何如?”还有的版本是:“……及第待何如,看来自有天定数。撤银烛,掩绣户,卿若是不倦,咱们共煨红炉。”

 

【析】:

    传统岔曲中,吟风弄月,情爱唱咏者甚多。1795年刊刻的《霓裳续谱》所辑自康熙至乾隆间148首岔曲,其中97首皆为闺情闺怨,有些颇近于秦楼楚馆之音。然而,其文辞华丽,虽内容沾染庸俗趣味,却又隐晦曲折,这种挑逗煽情为当时风化所系,故而追捧者众。如此篇,完全是一折精致隽永的戏剧小品。情思缱绻的佳人,羞涩地挑逗不暇风月、彻夜读书的才郎,一场小风波后,才郎歉疚地表示,绝不当那道学先生,愿同佳人共赴巫山云雨……然而,短短一段岔曲,文辞优美姑且不论,单是那八个典故就值得一提。前有刘、阮入天台,牛郎、织女配,后有刻苦读书,博取功名之六位古人,连批带讲,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

    除了这首《才郎夜读书》,传统岔曲中另有几首命题构思略同,都是佳人深夜诘问,引出才郎一番言语的篇目。如《才郎夜拉弓》,才郎夜练,为的是争取入伍,博个封妻荫子;《才郎夜擎杯》,才郎为贪杯辩解,说“拉骆驼,步行围,酒能助兴事能为”等等,反映的都是当时八旗子弟为功名、为解脱、为幻想的生活状态。

 

 

 

    作业完毕,学徒梁彦鞠躬下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