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艺里的肉里噱和外插花

(2009-09-16 10:59:16)
标签:

曲艺

评书

评话

弹词

肉里噱

外插花

相声

笑料

包袱儿

文化

 

什么是肉里噱?

 

    在曲艺节目中,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的笑料,通常被称为肉里噱。它往往通过对书中喜剧性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喜剧性场景的营造来实现,主要见于评书、评话、弹词等曲艺形式。如《三国》中的张飞、《精忠说岳》中的牛皋、《明英烈》中的胡大海、《描金凤》中的钱志节、《白蛇传》中的王永昌等,这些风趣幽默或悭吝愚蠢的人物言行,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也有通过某些富有喜剧性的情节或场景来制造笑料。如《大红袍·抛头自首》中,陆瞎子家飞来一颗人头而狂呼“头”字,恰逢衙役走过,以为他在聚赌抽头,以致在“头”字上引起误会,产生笑料。

 

 

什么是外插花?

 

    在曲艺节目中,与主题内容无关或间接相关,系演员表演时根据演出中出现的特殊情况,临场发挥,见景生情插挂进去的笑料,被称为外插花。外插花常常是借助机智风趣的讲评与俏皮诙谐的现挂来实现,可以起到衬托、剖析书情的作用,并产生喜剧效果。有时也结合人物故事,以歇后语、谐音等手法招笑。如扬州评话《石秀》中,戴宗下山寻访公孙胜,在蓟州城里城外遍访无着。此时,说书人临场发挥道:“在古时不像现在,现在我们要找个人,写个寻人启事,在报纸上一登,广播电台一广播,就行了。还有个找人的好办法:直接到派出所查户口,把各地区的派出所都查遍了,总会查到这个人住在什么地方。”古事今说,对比鲜明。北方评书、相声的演出中,也经常出现外插花式的包袱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