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奶粉伴侣”,宣称“不是奶粉,而是针对宝宝喝奶粉容易上火、消化不良现象,科学搭配消食植物精华和高效益生元,并添加DHA、牛磺酸等聪明营养成分精研制出全新一代健康好伴侣---奶粉伴侣”。尤其是其中主要成分的说明“减轻宝宝火气”“ 帮助改善肠道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 “促进大脑和视力的发育,宝宝聪明,眼睛亮”等等,对于年轻的父母们充满了吸引力。
然而,这类产品,实在是很坑爹。这类产品的成分的确都是“营养成分”,对于成人来说“即使无用,至少无害”。不过这些东西是针对婴幼儿的,而衡量一种成分是否适合婴儿的标准跟成人不同:只有必要的才是合适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有必要”,那么就不应该给——即使是母乳中有的成分,也需要进行量的限制。
基于这样的思路,经过人类漫长演化、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母乳是婴儿食品的“黄金标准”。在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下,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缺乏维生素D和铁。除此之外,母乳不缺乏任何其他的营养成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六个月之内纯母乳喂养,连水都不应该喂。
婴儿配方奶粉是对母乳的模拟。到目前,人类对母乳成分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母乳中对婴儿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成分已经比较明确。基于这种认识设计的婴儿配方奶粉已经“足够好”。对于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与母乳的差别已经很小。配方奶喂养的婴儿,连维生素D和铁都不用另外补充。
配方奶粉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婴儿所有的营养需求”。它的每一种成分,都有比较严格的范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而这种“奶粉伴侣”的引入,就使得奶粉不再是婴儿唯一的营养来源。它的加入,就破坏了配方中对于“含量”的控制,从而加大了配方奶粉与母乳的差别。
下面简要分析奶粉伴侣中的主要成分:
1、
2、
3、
4、
很多家长给孩子“奶粉伴侣”的原因是“针对婴儿奶粉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完全是为了推销产品“制造出来的问题”。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根本用不着什么“伴侣”来解决这些想象出来的问题。
首先说“上火”,现代医学中没有这个概念,据中医专业人士说中医典籍中也没有这个用语。它基本上是一个“民间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上火”症状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它是各种各样不适症状的集合。有人分析过那些“上火症状”,发现产生原因相差迥异,比如有的是食物过敏,有的是维生素缺乏等等。吃配方奶粉的婴儿不会缺乏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自然也不缺乏维生素。反倒是补充了其他“营养品”之后,因为相应配方奶的食用量降低(婴儿能够吃的食物总量是有限的),倒是有可能出现某些营养成分缺乏的可能。而食物过敏则有一定的比例的婴儿出现,比如有一部分人对牛奶蛋白过敏,所以基于牛奶的配方奶粉就可能让这些婴儿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这种过敏不是传说中的那些“清热下火”的植物能够解决的,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使用深度水解的配方奶,其中的牛奶蛋白被深度水解,过敏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二是使用基于大豆蛋白的配方奶,避免牛奶蛋白的摄入。
再说“不易消化”。这是一个强加给婴儿奶粉的“缺陷”。婴儿奶粉的任何一种成分,都不存在不易消化的问题。酪蛋白不如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只是消化速度慢的问题,而不会影响它的吸收。中国的婴儿奶粉,对于乳清蛋白的比例要求甚至比国外更高。实际上,目前做过的配方奶粉喂养和母乳喂养的对比研究,比较明确的一个差别是:配方奶粉喂养的孩子体重增加更快。通常认为,这是因为婴儿吸食奶瓶比母亲的木头要更轻松,所以更容易吃多。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不是如此,这至少说明,吃奶粉的婴儿,并不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婴儿在生长发育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很多人总是倾向与归结于“吃了什么”或者“没吃什么”上去。中国的孩子,一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婴儿营养品”的轰炸。许多父母即便将信将疑,也因为担心“输在起跑线上”而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给孩子吃。殊不知,这些东西有用的可能性不大,带来问题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婴儿的饮食原则很简单:1、尽量母乳,做不到的选用配方奶粉;2、母乳喂养的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4个月之后补充一些铁,配方奶的不用,除此之外拒绝任何其他食物或者“营养品”(包括水、钙、DHA等等);3、四到六个月之后根据婴儿发育状况开始添加含铁辅食(比如加铁米粉),逐个尝试各种最平常的食物,依然保证营养主要来自于奶。至于“奶粉伴侣”之类的“营养补充剂”,就别让它们来坑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