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的问答
(2010-06-10 10:22:55)
标签:
健康 |
(这是一位记者的采访,后来选了一些话用于她的报道和评述。想想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把所有的回答放出来。)
问:作为一名食品工程博士,您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养生文化的?
答:世界各国人民在繁衍生息中都形成了各自的“养生文化”,中国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养生之道只是古人对于自身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总结,不会超越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其中有的经验是合理的,也有大量以讹传讹的。希望从古人的典籍中寻找健康的奥秘不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过程,我认为这样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现代科学可以把这些经验是否合理进行梳理与检验。在古代,人们没有更可靠的知识,那些传统的养生之道也可以说是聊胜于无。现代有了基于科学证据的现代“养生之道”,它比传统的养生理论和实践都更加合理更加可靠。
问:养生在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概念,它跟西方的营养学、健身比,有什么优劣?
答:如果你把“养生”当作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那么它所对应的是西方传统的养生之道,而不是营养学或者健身。所谓的“西方营养学”是现代科学,它是对全世界传统经验采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产物。中国的传统“养生经验”经过科学方法的研究,会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西方的“传统养生”未经科学检验,也还只是一种“传统经验”。如果一定要说中国的“传统养生”有什么优势,我认为就是“心理暗示效应”很强大,深信不疑的人很多;劣势就是缺乏科学理论和数据的支持。在目前缺乏科学理论和数据支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错的,但是如果我们因为它“不一定是错的”就把它“当作对的”,犯错的机会总就是大多了。
问:这些年来,国内养生热热度不褪,这反映了民众一种什么心理?
答:一方面是民众对于健康更加关注。另一方面,神棍的流行,公众不切实际的心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人喜欢简单易行又功效神奇的东西,所以一旦有人鼓吹这样的东西就很容易相信,而不愿意去追究这些东西是真是假。有科学依据的东西,却往往不是那样赏心悦目,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就都没有兴趣去关注。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公布也有十多年了,如果让它的内容广泛传播的话,大多数的养生忽悠就都没有了市场。但是,我就不知道有没有媒体象宣传那些“大师”一样去宣传,也不知道公众看到那样的内容会有兴趣去实践。
问:您觉得,对中国民众而言,养生和科学常识那个更重要?我们要怎样才能去伪存真?
答:养生和科学常识完全不矛盾,无所谓哪个更重要。如果相信不符合科学常识的“养生之道”,就是拿自己的身体做游戏。作为没有专业知识的公众,面对各种健康资讯的时候,重点要考虑的是说法是不是有科学依据,而不是符不符合自己的心理期望。能够尊重不符合自己期望的科学事实,是不被忽悠的前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