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对做饭独钟,或许是挑嘴的原因,抑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的无奈。考大学的时候在二本的学校里只看中了一个烹饪学院,可惜由於视力的原因还不能够报考,很是引以为憾。后来知道了“君子远庖厨” 的说法,很是不忿。再后来知道苏东坡曹雪芹都是此中高手,也就觉得高雅起来。到了美国之后,所作的研究跟食品有关,实验室也在食品系的楼里,耳濡目染之下对於做饭的认识便上升到理性了。国人把做饭当作艺术,讲求的是“食不厌精,烩不厌细” 。有个美国的朋友就很不理解他的中国室友每次要花一个小时来做饭,然后10分钟吃完。而在美国,食品却属於科学和工程的范畴,追求的是最方便、快捷、安全地获得恰当的营养。所以美国可以产生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屈指可数的几种花样,就支撑起一个饮食帝国,依靠的是标准化。中餐却正好相反,追求的是个性。一千个家庭主妇就有一千种回锅肉的做法,或许有点夸张,但是全聚德总店和分店的烤鸭的确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据说,全聚德在流程标准化上已经作了不少努力。在真正作食品科学和工程的人面前,我是作艺术的;在真正作食品艺术的人面前,我是作科学与工程的。就象一只蝙蝠,希望左右逢源。是为“烹小鲜若治大国”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古人的理想。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行万里路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当年有个朋友写了两句诗,“游子无心成浪子,只把他乡作故乡” ,于我心有戚戚焉。走了很多的地方,许多美好的回忆却随着惰性逐渐逝去。再次感谢科技的进步,可以留下一些瞬间。古有云“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於是我想,为那些瞬间记下的文字,便叫作“地上之文章”吧。
当年也曾沉迷各种闲书野史,在为枯燥的苦读岁月增添许多乐趣的同时,也急剧消耗了视力。如果眼镜的度数与学问成正比的话,一定成为了很有学问的人。年龄的增长、惰性的增加,还有电子化的到来,已经使我很久很久没有真正的去读过一本书了。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不知道是一种进步还是堕落。读书的感悟,就叫作“案头之山水”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