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事方知一死难
(2010-09-04 11:07:20)
标签:
李鸿章世事艰难将心比心历史的困惑魅力杂谈 |
现代人寻死觅活,喊打喊杀。以为死字当头,犹如煞神附身,可以遇魔杀魔,遇神杀神。其实不是,这是受了现代文明的恩典。
死是很简单的,历来都很简单,现在尤其简单。从楼顶往下蹦,去铁轨上乘个凉,随时叫你如愿。可程婴活了下来,不是因为怕死,而是因为他要做比死更加困难的事情。公孙杵臼就慷慨赴死了。
生命之所以成为宝贵的,原因是生命还被保护着。一旦丧失了保护,生命宝贵的意义就会消失。
李鸿章临死前的绝命诗时时浮现于我的脑际,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他感慨死都那么困难。没有经历过事的人恐怕无法理解那个老头,但这绝非诉告于别人时的理由,那是不令人信服的。
那种夹缝中的扭曲让人异化了自我,我们却忽视了他们的遗产和取得的正面意义,换句话说,有些人把屈辱和卑鄙当做了大丈夫的担当。
还有那个亲手批准逮捕了自己女儿的总理,这是多么大的悲怆和软弱。但这仅仅代表了软弱和卑贱么?
悲壮不永远属于英雄,就像李鸿章,他只能是无数人舔舐伤口时才会想起的身影,可那时候的我们早已把他诋毁完了。
前一篇:我的博客今天4岁22天啦!
后一篇:拯救大兵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