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误会——《老子》谈(1)

(2009-10-04 00:02:26)
标签:

杂谈

幼年时候,读古书经典,不懂居多,但觉得朗朗上口,意思浑然不知晓。《道德经》第七十九章(据马王堆帛书甲本顺序)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全文是,“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这句话最早是从金庸小说里听来的,所谓黄裳所创之《九阴真经》上篇第一句就是这个。翻译一下老子的意思是,老天行的道,就像人拉弓射箭瞄靶子,抬得太高了就往下压一压,瞄得太低了就往上抬一抬;拉得太满弓了就放松一点,拉不起弦来就绷紧些。所以说啊,老天的道理就是把多出来的砍掉,把不足的补起来。而人的道理,却不是这样的,是不足的砍掉去补充多出来的。

按逻辑推理,肯定不过关,打个比方就把天之道定了性,这叫用特殊去覆盖普遍,违反事物外延的隶属关系,而且我们还没追究这个比方打得恰不恰当,但老子说的人之道虽然毫无论证,且似乎假定为与天之道对立,但我们觉得有道理,人总是贪得无厌,趋利避害,损不足而奉有余充分暴露人类“劣根性”。这当然是因为我们本身是人,故而有直接体验,天之道遂不知真伪了。

小时候却不是这么读法和理解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的理解成了“损”是一物,“补”是一物。因此,该这么翻译:老天的道理本来就是,“损”这样的因子多出来了,而“补”这样的因子就压根不够。

这么一看,意思几近和原意相反。老天只干损事不干补事,真是刻薄。

不过,转念一想,老天天资刻薄的解读不正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非常靠近么?窃思歧义虽谬,然不至于大谬。一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