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裳•鲁迅和周作人

(2009-06-30 13:02:59)
标签:

汉奸

恶语

兄弟俩

品节

周作人

鲁迅

黄裳

杂谈

    逛闲闲书话,看到几篇说黄裳的帖子。黄裳我原本不熟悉,甚至早年并无耳闻此老的著作。后来偶尔瞥见几眼《笔祸史丛谈》才略窥门径,“孔夫子”论坛上很早就有腹诽老先生的帖子,说是见财忘义,把友人赠送的墨宝全给卖了。我读了之后,觉得写文章的人甚是无聊,卖自己家东西也被人絮絮叨叨。武当说,纯粹属于心理不健康一类。后来,真正对黄裳有点印象,那是周汝昌先生的缘故,不过这却不急今天来讲。黄裳今年九十,我老记得周汝昌先生曾经跟我说过他似乎比黄裳年纪小,如今周先生年届九十一高龄,可见我是记错了。据登门拜访过黄裳老人的朋友说,他对胡适书贬语褒,对周作人也是一样。这倒和胡适先生颇不一样,胡先生写谁都是好的,只有谈天时才会对人物流出恶感。黄裳被人诟病当然不仅仅是卖字画,只因他在抗战时候为汉奸杂志《古今》投稿连连,却对周作人在著作里恶语相向,甚至因为张中行的一篇《月是他乡明》,就把张中行骂了一顿。于是有人就嘲讽,越是做过汉奸的骂汉奸越凶。
    黄裳与周作人既然被挖掘出了这等私密,网络上的讨论往往就会跑题,歪楼跑题是网络文化之所以能发扬壮大最根本的策源地,黄裳品节是否有亏这且不论,可周作人附逆却是六十年前就定案的是,后来止庵为他作传,仍难为逝者讳。其实无妨,不因言废人,不因人废言。然而对周作人历来水火两端的评价一定是不会湮灭的,爱者极爱之,憎者欲啖之。
    我以前但听周作人大名,但因为厌恶他哥的缘故,从不翻看知堂文集。后来才知道他和他哥之间那些令人反胃的故事,便存有了一个印象,气度总是狭小,居然比鲁迅还差。又记起似乎是许地山曾经说过,周作人开出的冲淡文风,可独步近现代的文林,后面的俞平伯、废名、林语堂都是他的余绪。于是怃然奇怪,因为性格偏颇的人是很难不在文字里反应的。说起来有趣,文章中刀剑林立的鲁迅,据说蛮和蔼。
    这样,我才购入了舒芜编的四集知堂文选放在床头,无事时,睡前都可以翻翻。周作人的文章好,不消论证,一读就知道。读书时,我就很奇怪,知堂得意文字尽在讲鬼如何,奇异风俗之类,遇到评人论书的话题,必然忍不住尖刻的臧否,不过文章但也没有因此而凌厉起来。作人的散文,筋骨很好,虽然冲淡,但不绵软。
    我听见有人说,周作人的文章,看似冲淡,其实心里的一种扭曲比鲁迅还强烈。
    才一听,就觉得很折服。知堂的文确实充满了闲趣,然而,其选题之偏,下笔之怪,却不怎么平易近人,反倒从冲淡里生出一股乖戾的味道。然而我更欣赏这个人评价的后半段,鲁迅的文章里也有着这样的毛病,绍兴师爷的嘴巴最不饶人,笃地温柔起来,让人不知所措。且不看他与许广平的《两地书》,单看《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老文章,就浑身不自在了。
    周作人显然是个小弟的样子,反复无常,任性无度甚至是非不分。鲁迅身上却也隐隐透露出一种病态,他像极了大哥,围在他周围的年青人数都数不清,然而又似乎太敏感,以为每个人都天生会侵犯他,于是一旦发作,恶语不断,与朋友吵,与兄弟吵,与陌生人吵,连李四光的工资都成了鲁迅刻薄的地方,到处风声鹤唳,凄云苦雨,草木皆兵。
    这兄弟俩,天生是兄弟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坐标
后一篇:古城保护守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