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才子
(2009-02-19 00:00:13)
标签:
才子感叹号创典才气杂谈休闲 |
每次写完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贴到网络上,那里有一群可爱的朋友。听多了赞美的声音和拍砖的声音,时间久了自己回过头看看那些文字,不满意归不满意,私底下还是自己悄悄说一句,其实写的还不错吧。
以前很不会作文,于是就学会了抄,还能发明出很多抄法,比如移花接木,头尾各自截取,稍作修饰即可。抄到后来,文章还是没有精进,但怎么去做手脚却熟练得很,一直到,到十七岁那年,再往前似乎乏善可陈,十七岁那年我的一篇文章很得朋友喜欢,下的评语颇为古怪,道是“老气顿消、文人气见长”。虽然不知道小小年纪哪来那么多“老气”,但“文人气见长”便自我标榜成才子。才子好啊,永远美女作陪,谁不乐意呢?
直到前不久,还有朋友啧啧看完我的文章后,笑道,真是才子之文,虽然结论过于游离。这时候,我才知道,称赞人是才子,还要看下半句怎么说,如果当才子忘乎所以,连自己是做的考据文章都忘了,那足以令人羞赧。我脸皮还算厚,虽然经常红脸,但我知道虽然很委婉,还是批评。
正巧遇上一位喜欢争执的朋友,那天才气大发“创典”教训我是“恃才而刻”,或许说我“刻薄”,也或许是“刻板”,总之是批评,我闻道后不甚惶恐,已然争执得一败涂地,随便一语都被斥为谬论,可发大谑,还怎么“恃才而刻”呢?我并未恶语相加,只敢灰溜溜地逃跑而已啊!旁观者怜悯我,听我抱怨的话,于是为我解说,才子大凡都这样的。我又一次警醒,不过这次被才子教训了,原来总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也算是才子一大精神特质。于是做学问可以不必发乎细微,究根盘底,那是“吹毛求疵”。
想想我也是“才子”的,可似乎早没了这样的血性,虽然也常和别人绊上几句嘴,但总是怕惹下麻烦,赶紧认输了事,阿弥陀佛,赢了是没有奖金的,更何况拌嘴这事大家都是死鸭子嘴硬,怎么都输不了,怎么都有得绕。万一遇上一个心思细腻的,动辄就要扣上我挖苦讽刺人的大帽子,天地良心,我哪敢挖苦讽刺啊,我真的认输了,不能因为没见过网上认输的人就说我一定是挖苦讽刺吧,感叹号忒多。
我又最怕玩命敲感叹号的主,句子还没感叹号长,大概是为了表示对我的愤慨,所以我很留心,万一长了收拾不住,我总得劝劝,何必呢,上网还置气,自个儿埋汰自个儿。
这过了六七年了,从十七岁那篇算起,做才子也有六七年了,这几日愈发觉得才子总不跟我一路,甚至差点成为了仇雠,于是不由怀疑起六七年前那顶高帽子。才气消减,老气才能冒头,何至于老气顿消,文人气见长?
于是恍然,大概是朋友的戏言。老气顿消那是死了,我其时不过十七,总不能说鬼气见长吧,文人气见长,反其意而用之,朋友的匠心被我坐实了,落得个尴尬,这样的玩笑竟过了七年才搞明白,何言才子呢?怪道我读《红楼梦》时竟不曾多加注意缠绵,原来这早已和鲁迅“才子看见缠绵”的判语失之照应了。
所以桃花运不旺,可知是天生做不成才子,那么老天自然也就不会眷顾,美女殷勤只是镜花水月,想到这,不由得觉得这世界还是顺理成章的,道理总是有的,关键是你一时半会儿不容易明白得过来。
200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