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名称:快乐识字
(2013-11-10 23:42:3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论文-真实 |
主题名称:快乐识字
一年级一班
一、【主题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 关于“识字与写字”中,“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班级的实践作业。
二、【主题目标总体目标】
通过快乐识字,达到识字要求;通过快乐识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主题活动总体准备】
整理“姓名歌”“水果歌”“动画名称歌”,图画本等。
四、【主题系列活动总体规划主题活动设计】
通过与学生交流等活动,整理出一年级一班的“快乐识字”实践活动内容:1.整理“姓名歌”“水果歌”“动画名称歌”等,让学生喜欢识字;2.结合学校的国学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活动,让学生能够诵读的同时,可以认识汉字;3.建立识字本,通过学生每天剪、贴等活动,让学生会自己识字的方法。4.学生在增加识字量的基础上,一年级一班从学校图书角借45本拼音读物,每天由专门负责图书角的小班长发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动一】诵读“班级姓名歌”“水果歌”“动画名称歌”,建立识字本。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剪、贴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每天认识4个字;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字,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添加五星等奖励,让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水果、动画片名称,设计整理成儿歌;
2.准备图画本。
【活动过程】
1. 教师通过与全班学生交流,最喜欢的水果,最喜欢的动画片,整理“班级姓名歌”“水果歌”“动画名称歌”,儿歌有一定的押韵,有一定的节奏感,让学生能有识字的兴趣,喜欢诵读;
2.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其中的汉字;“快乐识字”主题活动,结合教学活动,完成《课标》教学任务。
3.通过剪、贴等方式,每天认识4个字,教师通过投影仪及时反馈。学生每天的识字内容,可以是儿歌中的字,可以是路边门头的名字,可以是语文书中绿线内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苏教版语文重视孩子的认字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孩子的认字量远远大于会写的字量。在积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自己的识字成果。
4.区域活动,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孩子的实践作业。通过添加五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5.生活活动:通过家长反馈,孩子们在坐车的时候,散步的时候,常常会问家长“这是什么字?”在生活中识字,让孩子有意识,有兴趣的识字。
6.家长参与:由于是让学生认字,所以认识的字中,有的是家长给写的,有的家长是通过粘贴的方式,特别好的方式,在家长会上与全班孩子的家长交流。
【教师反思】
“姓名歌”是开学初,教师进行整理的,学生通过诵读,很快地认识了同学,记住了同学的名字。开学没几天,认字快的孩子,能够帮助老师发放作业本。发放作业的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喜欢尽快认识同学的名字,促进了学生识字活动的有效性。“动画片名称歌”和“水果歌”可以从调动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家长所给予的灵感,同一个作业,家长却有不同的演绎。
【活动二】诵读古诗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读成诵,完成《课标》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让学生积累古诗词;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准备】
1.《日有所诵》《唐诗三百首》等;
2.诵读记录卡(老师准备)
【活动过程】
1.学生自己诵读古诗,题目不限;
2.教师一一检查学生的诵读内容,整理在诵读记录卡上;
3.学生背过的古诗,教师添加五星,调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4.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自己读古诗,背诵古诗,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增加认字量;
5.每个星期,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
五、【主题活动反思】
学生“快乐识字”活动,是教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之后,将识字和诵读要求融入到活动中。我觉得在每一天的教学活动中,有所关注,才能够让学生达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姓名歌,让学生在开学第一周就能够发作业本;动画片名称歌和水果歌整理后,学生还没有开始诵读,我们将继续实践;古诗诵读,让我看到孩子和家长都很重视。有的学生已经背诵了30多首古诗,我觉得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实践作业都非常重视,方法从一年级开始指导,从开始的时候开始反馈,学生的收获才能一点点得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