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声音》教学设计
(2012-10-31 21:12:54)
标签:
教育科学 |
分类: 教学材料-己出 |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P26-P27。
【教材分析】本课时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从早晨醒来到晚上入睡前,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但他们对于声音的高低、大小等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对超声波、次声波等人耳感受不到的声音,感知更加肤浅。
本课就是依据学生的这些知识缺陷,编排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等探究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广泛的认识声音的特点,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声音提出问题;能用尺子、鼓、橡皮筋等简单器材作对比实验。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
3.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了解自然界存在超声波、次声波等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大小的不同。
【教学难点】造成声音大小、高低不同的原因。
【教学准备】尺子、橡皮筋、小鼓、大米、梳子、课件、瓶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鼓声,学生猜声音,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鼓声变化,为探究活动做铺垫。【板书课题:声音】
2.学生聆听一组声音【课件:声音片段】,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板书课题:各种各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倾听中,自然地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活动
1.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提出本课探究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对问题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明确本课教学目标。】
活动一: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
2.学生对声音进行分类。(如果学生生成问题,在上个环节解决)学生猜想:声音的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不管从哪个角度分类,采用什么标准,教师都要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广度。】
3. 师提出活动意向: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注意事项,领取材料,小组分工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4.学生演示实验,交流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明确影响声音的大小、高低的因素。教师适时板书。
5.教师总结:声音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快慢有关。
活动二、认识听不见的声音
1.除了人耳能听见的声音以外,还有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播放课件: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学生交流收获。
2.学生交流“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教师及时评价。
3.师生交流超声波、次声波示意图。【课件:示意图】。
4.学生看书27页学习“资料卡”内容,交流收获,补充“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
【设计意图:以示意图的形式,用不同色块区别出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波、超声波的范围。结合课本资料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次声波和超声波的特点。】
4.教师小结:超声波和次声波,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播放【视频:超声波清洗】并解说。
三、拓展活动
1. 【播放乐音、噪音】引出下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将下节课探究的问题简单一提,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联系。
2. 作业:课下继续“调查、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设计意图: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结合。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