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石钟山文章《悲哀的文坛》

(2007-10-29 22:32:5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章来源
石钟山的BLOG
 

                         悲哀的文坛

 

 

 

    沸沸扬扬的、关于我的长篇小说《地下 地上》抄袭一案,近日丰台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一切诉讼请求。法官的断语为:这是两部独立的作品。既然两部井水不犯河水的作品,只因题材近似,我就成了被告,让人不解的同时,也隐隐地感到了文坛的悲哀。

 

  在名利的驱动下,人们开始变得浮躁起来,做梦都巴不得捡到一只金元宝。文坛本来是净化人灵魂的最后一片净土,这里栽种着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我们写书、读书,是让我们的心变得宁静和崇高,现在却有一部分人,以写书为幌子,做诂名钓誉之事,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一定要上窜下跳一番,努力地大声喧哗,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自己不想静下来,也让别人不得安宁。于是,挖空心思地找事端,强行把自己抬出来。

 

  我还有另外一部长篇小说《中国血》也被人告了抄袭。这是我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作品,原名为《丛林生死情》,出版社合约到期后,更名为《中国血》又出版了一次。被人告抄袭的理由有若干,再逐一核对后,发现相同之处不过是些引用的资料,有出处,也有来源。看过此书的人都知道,那是讲述中国远征军几十年前的老故事了,任何一个创作都不可能是亲历者,创作这样的作品我们只能依据资料和相关的信息。难道你可以引用资料,我就不能引用吗?我引用的资料为何就变成了抄袭,而你引用了资料又为何是清白的呢?如果说抄袭,也应该是你先我抄袭在前。

 

  当这本书名叫《丛林生死情》时,你为何不来告我,而是十几年后?还不是因为我在这个圈子里多少有了些名气。

 

  我能理解,我们作家也都是人,耐不住寂寞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能把心思用在真正的创作上,少一些歪门邪道和胡思乱想,说不定还会写出一些东西。现在老的、少的齐上阵,红口白牙地对证于法庭,不就是发泄不平和引人注意嘛。

 

  我很忙,没有心思接招。你们玩你们的,我写我的。

 

  我深深地为文坛感到悲哀,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相信不只是发生在我的身上,说不定明天就是你们自己了。

 

  再说文坛的小圈子。现在的文坛仍旧被少数几个人把持着,因为他们有阵地,有话语权,萝卜不济长在了背上。于是,就要呼风唤雨,拉帮结派。如果你是刚出道的作家,就要拜把头,找三两个靠山,一顿欢咱,你就有可能在文坛有立足之地。否则,你想有出头之日很难,因为那几个人不认你,不帮你忽悠。于是,就经常有消息传出,某某女作者和某某老师好上了,觉都睡了,还能不帮你办点事,就拉旗,放炮。某项重要奖项中再让你获一次半次奖,你就算立住了。

 

  男作家想进步就困难一些。出入文学场合,要时时地把笑容挂在脸上,见到某某老师,要起立,做点头哈腰状,如果有机会还要对某某老师三请四宴。年呀节的,或登门拜访,或电话问候,让某某老师始终感觉到你是他的人。正经的时候老师帮你讲上一句话,或者投上一票,你就有露脸的机会了。

 

  文坛上能发出声音、握有生杀大权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人,得罪了行吗?答案显而易见。

 

  可这些人又能发出什么声音呢,灰头土脸地隔三岔五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参加这个讨论会、那个发布会。会上说些官样的话,拿一个牛皮信封,里面装着名码实价的出场费,酒桌上端起杯子,讲一些老生常谈的话。此时,就又在这种场合找到了位置,灰头土脸也换成了容光焕发。

 

  文坛就在这种歪风邪气中苟活着。在外人眼里,没有人把文坛当一回事,但在有些人是很看重的,因为那是他们的饭碗,他们还要在这危楼上呼风唤雨呢。可悲的文坛,可悲的“文人”。

 

  文坛上早就有看破红尘之人,比如我的师兄莫言先生。从步入文坛到现在,根本没获过大奖,还比如王朔、海岩等。他们没有获奖,不是因为他们写得不好,只因他们没有入乡随俗,也根本不尿你这一壶。

 

  停下来吧,所有的世事纷争。歇了吧,上窜下跳的人们。潜下心来,干你能干的事,把名声交给人民,交给历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把名和利看得淡一些,再淡一些,宁静致远,留一个好身体,多在这个世界上活几天,将是我们的造化。

 

  悲哀的文坛,源于一群悲哀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