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父亲母亲(十)

(2010-12-03 22:12:36)
标签:

文革

天津

大队

我的父亲母亲

老三届

分类: 风雪回眸-回忆录
    我的父亲母亲(十)我的父亲母亲(十)

我的父亲母亲(十)

原籍,也在搞运动。

村里,只有人工的革命波澜壮阔,可俗世的传统心理还没有完全泯灭良心。

这天,恰逢三哥开着他的“载重”去外地送货,顺便回了一趟老家。

雨后的道路泥泞。

西边地平线上,夕阳泛起色彩斑斓的火烧云,三哥的心情也如同火在燃烧。

“父亲的‘历史问题’已经够人呛,难道还要再给我们加上一个‘地主子女’的头衔吗?”三哥急于想知道老家的决策者们是否认同这一新的罪名。

愈是心急愈出岔,车正行在邻村,不料突然打了误;哥哥想尽办法,也无法脱离“误”区。道路两旁田地里,有很多人在耕作。于是,哥哥向他们求助帮忙推车。人们看了看他,见是城里人,便全都置若罔闻,依旧忙自己手里的营生。哥哥忙上忙下,忙得满头大汗,已是浑身泥巴,卡车却似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依旧纹丝不动。

远处走来一个背着粪筐拾粪的老农,见状在一旁驻足观望,顺口问道:“请问,是哪里的客人啊?要到哪里去呀?”

“我从天津来,要到CY村去。”哥哥道。

“哦?天津,CY村?那么我打听个人吧?”

“大爷请讲。”

“LXY你认识吗?”

“大爷,巧了,那是家父。”

“哦,请问你在家排行老几?”

“晚辈排行老三。”

“啊?失敬失敬!原来你是三表弟呀,你可别这么叫,我不是长辈,你也不是晚辈,你叫我表哥好了。”

“表哥?恕我无知也无理了,不知和表哥是什么亲戚?”

“嗨,这方圆多少里,大多都有老亲,要论都能论上来。”老农说着,对田地里干活的乡亲们大声吆喝道:“爷几个都停一下,这是忠爷的三公子,你们都还愣着干吗?快来帮帮他推车吧!”

只见大家闻听此言,立即一哄而上,三下五除二,就把“误”区里的车推了出来。

三哥再三致谢,老农连说,“不必呀,忠表叔对我们很多人都有恩……”

三哥原本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影响了自己的前途,对此还颇有微词;此刻见父亲在家乡原来有如此声望,不由对他老人家肃然起敬。

来到村里,三哥急忙去大队(现在叫村委会)干部家拜访;书记是一位本家哥哥,大队长是一位本家侄辈。

二位村干部向三哥介绍了天津来人“外调”的情况。

来外调的那些人,扬言根据他们所掌握父亲当年的情况,一口咬定父亲是漏网地主;而且态度不可一世,一定要村里给予证明。

大队书记对他们说:“你们若认为他是地主,那是你们的事情,我们只承认他家是中农。”而且村里还证实父亲在日伪时期确实没有干过保长。

“但是,三兄弟你也别太乐观,”大队书记说,“东村秃二爷一家据说可没给你们说好话,说的什么不清楚,你们要有思想准备。”

“秃二爷是怎么和他们搭上话的?”三哥问。

“别提了,天津这几个来人一进村,走进了东村;按理说你家不属于那个大队,他们不该接待,可偏偏就……幸好我发现了,赶紧把来人领到本大队。不过按理说,只有咱们本大队提供的证明材料才有效。”

三哥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不仅有如释重负感觉,也对家乡的亲人感激涕零。然而,毕竟还是有悬念的,“东村秃二爷都说了些什么?来‘外调’的那些人,会采信东村那些话吗?”

在三哥回家后的日子里,父亲依然无休止地写交代材料;而对父亲“历史问题”的追究,也时紧时松。

接下来,又是上山下乡运动。

初中“老三届”的老姐,此刻正面临去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的“新学业”。

此时,恰好父亲已到退休年龄,单位有“顶替”的政策,父亲赶忙叫老姐顶替了自己。

虽然老姐没走,但还有我呢?我虽不愿向魔鬼预约厄运,但愿春风能不断吹醒我的头脑,因为唯有春风是纯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