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与子系列之十二:孩子要“杀人放火”吗?

(2009-08-02 21:08:35)
标签:

原创

父母心

学校教育

因势利导

行侠仗义

法制

偶像

粉丝

育儿

分类: 初涉风雪-育儿篇

父与子系列之十二

孩子要“杀人放火”吗?

 

这天,孩子所在暑期班的一位老师对我说:“班里搞了一项活动,让孩子们谈自己未来理想,你知道你的孩子怎么说吗?”

“不知道。”我答,而莫名中也急切想知道孩子心理,便问,“他怎么说的?”

“他说将来要做梁山好汉。”

“这个啊……”我对此似不觉意外,因为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孩子由迷恋《西游记》到迷恋《水浒传》;读着《水浒》书籍,看着《水浒》电视剧,还听着央视的一个《水浒》讲座。他崇拜梁山好汉,而对鲁智深更是情有独钟,甚至把网名都改为“鲁智深”。

接下来老师的表情凝重了,“你知道他还说什么吗? ”

“他还说什么?”

“我问他为什么要做梁山好汉,学他们什么?他竟然说学他们杀人放火!”

闻听此言,我愕住了,虽然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说,但还是不得不颇费唇舌给老师解释一番。

事情要从央视那个由鲍鹏山主讲的《水浒》讲座说起,在谈到鲁智深这个人物时,他认为鲁达是作为水浒中的好汉里面,较早出场的一位最光彩夺目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一出场,就奠定了整个梁山的底色。他指出,梁山里108人有鲁达在,使人们看到他们原来是这样行侠仗义的好汉,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些强盗,一下子就改变了以前对梁山的整体印象。尤其是,他认为这个最初叫作鲁达,后来被称作鲁智深的水浒英雄的一生,恰恰是“杀人放火”的一生。其依据是宋江等受招安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师父智真长老时,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从这句话可以听出,所说“不易”针对“杀人放火”而言应该是被师父肯定的,因为所“杀”所“放”是在为社会铲除邪恶。而师父临别所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也促使鲁智深得到梁山好汉中难得的“圆寂”之善终。

因此,鲁智深也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偶像。

可当今社会毕竟不是那个时代了,即使给老师解释清楚了,但接下来对孩子的“语出惊人”毕竟还要正确引导啊!

孩子在我校参加暑期班已三个星期,他本人感觉良好,老师们评价也不错,还让他当上了班长。

我在和他谈起此事时,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他答:“因为我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样说。”

“那么,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因为我要做梁山好汉,就要杀坏人,烧坏的东西。”

“可是,你这样想是不对的,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像那时是封建社会,不是要靠你来行侠仗义,而是要逐步靠法律手段来杀这些坏人,烧那些毒品……”

这番话不知一时是否能让孩子听得懂,看来日后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任重道远,而且这些成人化的见解也不适宜过早让孩子知道。

然而,即使知道了,也并不可怕。孩子若从小就踏进时代的激流中,能够练就从平静中倾听生活涛声的本领,对其自身的某些“天然性情”及生态进行社会加工,或许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的磨练,从强化其日后对突发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关键在于,要不失时机正确引导。

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实是,我这个扬言要“杀人放火”的孩子,在这期暑期班结束后,即将告别北京的小伙伴们时,竟然忍不住哭了;我亲眼看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围绕在他身边,安慰他,也和他依依不舍……于是,我决定继续留他在北京这个原本陌生的环境参加第二期暑期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