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而又丰盛的午餐——记与恩师许瑞生久别重逢的小聚
(2009-06-21 00:39: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风雪情感-情感话题 |
简易而又丰盛的午餐
——记与恩师许瑞生久别重逢的小聚
(二)
此番从北京特意返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拜访许老师。
因许老师说今日下午有安排,约我上午去他家;我便打算早些去,以避开午餐时间。但因顺便回机关办事而耽误了一些时间,到许老师家时已接近中午。
许老师已搬进一所洋房别墅,阳台外是自家一个小花园;他在这里亲手种植了黄瓜、茄子、豆角、小葱等蔬菜。
一番寒暄后,景老师要张罗做饭,我忙推说吃过了。许老师则还是若干年前那种态度,说:“无论谁来我家,只要是朋友,一律家常便饭,所以你也不必客气。”他把我领到后花园中,“今天午饭让你尝尝都市中生长的绿色蔬菜。”说着,随手摘下两根最大的黄瓜,“咱们今天拍黄瓜下酒。”因此,我也不便再虚以委蛇了。
午餐除了许老师拍的凉拌黄瓜,还有景老师亲手烹的鱼和虾。
菜不多,却很有味道;我们边喝冰镇啤酒边聊。许老师讲了他这些年写剧本和作为导演赴各地拍片的经历和体会,对于我这个有心涉足此领域的不年轻的新人无异于提供了一条捷径。
谈到我对自己一些作品的构思,他的观点也无异于“一言点醒梦众人”;譬如故事开篇要显出“张力”,要使人对故事的进展产生联想和期待。对于真实记录生活中一些素材的写法,他提出“太巧合的事件即使来源于生活真实,也使观众或读者感觉不可信”;好在我这个学生还心有灵犀,马上意识到,“源于生活不等于还原生活,一些过于巧合的事件,即使生活中确实存在,毕竟缺乏共性,往往照搬过来,就使生活的厚度和力度显得不够”。
尤其是许老师讲述了他参加某次“作家深入生活研讨会”的经历,使我获益匪浅。
当时,主持人邀请他发言,他竟然提出一个与会议主题相悖的观点,“作家不是要深入生活,而是要思考生活。”此语一出,语惊四座。他接着阐释了这一观点,“一个工人或一个农民可能很深入生活了,但他写不出东西;因此作家若只是深入生活中去了解,充其量不过是采访。而只有触动个人灵魂的经历,才能爆发创作冲动;只有深入思考,才能产生文学灵感……”
因此,我在与许老师告别时承诺,回去就把今天的感受写出来,当时就想好了标题:
——简易而又丰盛的午餐
写于2009-06-20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