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文化总是可追溯

去吊桥公园是18日的早上,天气有点冷,因为不远,而且还要过轮渡,因此,预约所租的车子晚些时候去拿。那位很绅士的旅馆前台不仅耐心告诉我们路径,还试图替我们省钱,借张月票,没有成功。为了响应低碳生活,温哥华规定,持有公共汽车月票者,周日携全家人出行,其余的人可以免票。
开始坐5路车,然后转乘渡轮,上岸后又转车,就来到北温哥华著名的吊桥公园了,吊桥所在的地区整个就像是座森林公园。初步的印象,温哥华的房屋都是围绕着大海建设的,房屋顺山势而建,有的整座山,山上布满了房子,顺着山势建房,可以俯瞰大海,风景优美。但是,每每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不是过桥就要过轮渡。
最初的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第一次来到北美之后,于16世纪和17世纪欧洲人开始到北美做永久性的定居。1620年,英国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难的工人、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抵达美国普利茅斯。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深入,在后来的150年间,北美的原住民人口锐减了90%,成为了少数民族。那里的印第安人没有文字,只有口头文学。假如不计算印第安人的历史,至今为止,北美的历史是很短的,不像中国上下五千年,可能还可以追溯更远。
这是一片非常辽阔的土地,人口稀少,资源丰富,这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国度,人们生活舒适悠闲,来到北美,你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类的家园,我们梦中的家园就是人家现实的家园。我们描绘的天堂,这里的环境可以就是我们描绘的天堂。
那些最初远渡大西洋来到北美的富人动辄就可以拥有数千亩的土地作安家自用,1889年,来自苏格兰的工程师兼地产商Georg.Grant.Mackay在加拿大北温哥华购置了6千亩土地,土地位于Capilano河的两岸,为了来往方便,在当地原住民的帮助下,用粗麻绳和厚木板建设了一座吊桥,吊桥距河谷约70米,长度为137米,至今还是世界上最长最高的步行吊桥。走在桥上,晃晃悠悠,惊心动魄但却稳如泰山,吊桥举世闻名,堪称温哥华地标性景点。
吊桥的主人去世后,吊桥几易其主,桥身也由最初的麻绳更替成钢索,1935年,当时的主人邀请原住民艺术家,在吊桥附近设置了代表原住民文化的图腾柱。1956年,新任主人再次对吊桥进行了重建,成为今天的模样。
今天的吊桥已经不仅仅是最初的那座横跨河谷两岸的吊桥。整个公园身处森林之中,其间树木挺拔高大粗壮,直入云霄。设计者围绕着树木建起了吊桥,曲曲弯弯的吊桥绕着又粗又高的树木延伸,走在吊桥上从这棵树跨向另一棵树,人们在树木的半腰间窜来窜去的,很好玩。还有吊桥就建在悬崖上,走在上面,让人胆战心惊,但又安全稳妥。
欧洲人的观念和中国人的确有不同之处,每每一处文化建设,城堡也罢,吊桥也罢,花园也罢,欧洲人总是要追根溯源,要将最初的建设者和拥有者留在文字上。去年去法国,在那些古老的城堡中,你总是可以找到记载最初拥有者和建设者的资料,甚至前人留下的建筑物,房间装饰都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主人更替后,后者视前者为敌人,但是,前者的资料也会被保存,不会遭到损毁。有可能的话,文化的主人一路被记载下来。正如眼前的吊桥,最初购买土地并建造吊桥的主人公的姓名,身份照片都被展示出来,帮助主人建设吊桥的原住民的姓名也被记载。(完)




加载中,请稍候......